一段醍醐灌顶的话:“孔子发现了糊涂,取名中庸;老子发现了糊涂,取名无为;庄子发现

爱吃凉历史 2025-04-04 18:49:09

一段醍醐灌顶的话:“孔子发现了糊涂,取名中庸;老子发现了糊涂,取名无为;庄子发现了糊涂,取名逍遥;墨子发现了糊涂,取名非攻;如来发现了糊涂,取名忘我。 “糊涂”是个啥?你是不是觉得它就是迷迷糊糊、不明白?可古人却不这么看。孔子、老子、庄子、墨子、如来,这些大咖都在“糊涂”里挖出了金子,给它起了不一样的名字:中庸、无为、逍遥、非攻、忘我。这可不是随便取的,每个名字背后都藏着深意。 孔子,儒家的老大哥,他的思想核心是“仁”和“礼”,但说到处世之道,还得看“中庸”。中庸不是平平淡淡混日子,而是讲究不偏不倚、恰到好处。孔子觉得,啥事儿都得有个度,太过火或者太缩手缩脚都不行。《论语》里他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意思是,做人做事得找准那个平衡点。比如面对朋友吵架,你非要分出个对错,可能两边都得罪;但要是和稀泥一样说“算了算了”,大家反而能喘口气。这不就是“糊涂”吗?不钻牛角尖,不走极端,孔子用“中庸”告诉我们,有时候“糊涂”点,反而是大智慧。历史上,孔子在鲁国推新政,碰上权臣排挤,他没硬碰硬,而是退一步等机会,这“糊涂”劲儿,帮他保住了大局。 老子,道家的创始人,活在周朝乱糟糟的时候,写下了《道德经》。他的“无为”听着像啥都不干,其实不是。无为是说别瞎折腾,顺着自然走。他在书里写道:“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啥意思?老天爷有自己的规律,你硬要去掰它,只会把自己累死。比如种庄稼,你老盯着它催它长,反而长不好;放手让它自然来,反而收成不错。这不就是“糊涂”吗?别啥都抓得死死的,放下点执念,老子管这叫“无为”。他看周朝衰败,知道强扭的瓜不甜,干脆骑着青牛跑了,留下这套“糊涂”哲学。今天咱忙得要死,老子的“无为”提醒我们,歇一歇,别把自己逼太狠。 庄子是老子的徒子徒孙,把道家玩得更出神入化。他的“逍遥”听着就带劲,像在天上飞的感觉。庄子爱写寓言,“庄周梦蝶”你肯定听过,他问:到底是我梦见蝴蝶,还是蝴蝶梦见我?这话听着玄乎,其实是说,别太把自己当回事儿,忘了“我”,你就自由了。逍遥就是这么个“糊涂”法——不为名利操心,不被俗事儿绑住。他在濮水边钓鱼,楚王请他做官,他直接说:“我宁愿在这儿自在。”这“糊涂”不是傻,是看透了。现代人整天追房子车子,庄子说:停下来,喘口气,活得轻松点不好吗? 墨子,墨家的头儿,生在战国那会儿,打仗跟吃饭似的。他看不下去,提出“非攻”,就是反对打仗,推崇和平。墨子觉得,战争没啥意义,毁庄稼、死人,图啥呢?他主张“兼爱”,大家互相帮一把,比你死我活强。他跑去楚国劝楚王别打宋国,还现场演示守城办法,把战争掐了。这“非攻”其实也挺“糊涂”的——不争不抢,选和平多省事儿啊。墨子不是软蛋,他是用智慧看穿了打仗的没用。今天世界还乱着,墨子的“非攻”听着就让人点头:干嘛非得拼个你死我活呢? 如来,就是佛教的释迦牟尼,他在菩提树下悟道,搞出了“忘我”。佛教说,人为啥苦?因为老想着“我”——我要钱、我要名。忘我就是把这个“我”扔了,跳出自己的小圈子。如来说,世界是个大网,你老盯着自己那根线,累不累啊?忘了“我”,你就解脱了。这不也是“糊涂”吗?别老算计自己的得失,融入大伙儿里,反而心安。他在印度传教,后来佛教传到中国,影响老大了。现在咱老纠结“我咋样我咋样”,如来的“忘我”说:放下来,心就宽了。 这五位大佬,时代不一样,想法也不一样,但都摸到了“糊涂”的边儿。孔子的“中庸”是别太偏,老子的“无为”是别太拧,庄子的“逍遥”是别太累,墨子的“非攻”是别太争,如来的“忘我”是别太“我”。他们都在说,生活里别老较真儿,适当地“糊涂”一下,反而活得明白。这“糊涂”不是傻乎乎,是看透了之后的淡定。 现在社会快得像飞车,压力大得喘不过气。工作上争个第一,生活里比个高低,累不累啊?古人的“糊涂”给我们提了个醒。比如老板骂你两句,你非得回嘴,可能饭碗没了;忍一忍,缓一缓,说不定还有转机。这不就是中庸、无为的影子吗?再比如朋友圈晒幸福,你非得比一比,累心;放下手机,过自己的日子,不就逍遥了?“糊涂”不是逃避,是聪明地挑该放的地方放手。 想深一层,这几位大佬的“糊涂”,还给我们指了条路。孔子教我们平衡,老子教我们顺势,庄子教我们洒脱,墨子教我们和气,如来教我们宽心。这些玩意儿搁今天,照样管用。生活里总有解不开的疙瘩,学着“糊涂”点,也许就过去了。

0 阅读:68
爱吃凉历史

爱吃凉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