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5年,90岁的苏麻喇姑去世。康熙传召让十二阿哥替她守灵念经。太监一下蒙了,

霞光破雾法无边 2025-04-05 00:07:58

1705年,90岁的苏麻喇姑去世。康熙传召让十二阿哥替她守灵念经。太监一下蒙了,以为自己听错了,想了半天说:“皇上,大清开国来,从没有皇子为逝世宫女念经的先例。这不合适吧。” "皇上,阿哥为去世宫女守灵,没开过这样的先例啊?"传旨太监小心翼翼地问道,声音中透着明显的疑惑。 康熙脸色顿时铁青,猛地拍案而起:"她不是宫女,是我额娘,是胤祹祖母!快去传旨!" 1705年,紫禁城内一场非比寻常的守灵仪式正在准备中。93岁高龄的苏麻喇姑溘然长逝,外出巡视的康熙得知消息后,立即下令停灵14天,自己日夜兼程赶回京城。回京后,他第一时间下令按嫔的礼制为苏麻喇姑治丧,并命十二阿哥胤祹亲自守灵念经。 这道命令在后宫激起千层浪。自大清开国以来,从未有过皇子为宫女守灵的先例。但在康熙眼中,苏麻喇姑早已超越了宫女的身份。 胤祹跪在灵堂前,手持经书,眼中含泪。苏麻喇姑对他有养育之恩,从小便是他心中的"祖母"。十八年前的一个早晨,康熙抱着刚出生的胤祹来到苏麻喇姑的居所,那时的苏麻喇姑正沉浸在失去孝庄的悲痛中。 "额娘,您帮我抚养十二皇子吧。"康熙轻声说道。 按照宫规,胤祹生母万琉哈氏只是一名身份低微的宫女,没有资格抚养皇子。而当时75岁的苏麻喇姑虽也是婢女出身,却因对皇室的贡献而地位特殊。康熙这一决定,既是为了给苏麻喇姑晚年找到寄托,也是为幼子寻一位合适的抚养人。 在苏麻喇姑悉心教导下,胤祹成长为知书达理、宅心仁厚的皇子。当其他皇子卷入九子夺嫡的激烈争斗时,胤祹保持中立,明哲保身。这份难得的清醒与定力,正是苏麻喇姑多年言传身教的结果。 而回溯更远,1636年,皇太极称帝时,宫中正为大典上的冠服设计犯难。孝庄大胆推荐了苏麻喇姑。"一个婢女?"众人惊讶不已。然而苏麻喇姑却拿出了融合满、汉、蒙三族特色的设计图,让皇太极龙颜大悦,当即封她为"女秀才"。她设计的服饰体系一用就是近三百年,影响至今。 七年后,皇太极猝逝,年仅六岁的顺治帝继位。朝中各方势力虎视眈眈,孝庄急需争取多尔衮的支持。苏麻喇姑再次挺身而出,冒险带信给多尔衮,凭借非凡的智慧和口才,成功说服他扶持幼主,而不是自己称帝。多尔衮由衷感叹:"你们娘娘有你,是天大的福气。" 康熙跪在苏麻喇姑的棺木前,眼中含泪。在他的记忆深处,这位被他称为"额涅"的老人,早已超越了宫女的身份。她的故事,要从遥远的科尔沁草原说起。 1612年,在科尔沁草原的一户贫苦牧民家中,苏沫儿出生了。七岁那年,因为一条手工精美的腰带,小姑娘被科尔沁贝勒府的格格布木布泰一眼相中,带回府中当了贴身侍女。这位格格就是后来的孝庄文皇后,比苏沫儿小一岁。 "不读书,我们的眼里只有草原,读了书,我们的眼里就有了天下。"孝庄常对苏沫儿这样说。在主人的教导下,苏沫儿不仅学会了读书写字,还熟悉了蒙古族和科尔沁部落的历史。两个年龄相仿的女孩,尽管身份悬殊,却结下了超越主仆的深厚友谊。 1625年,命运的转折来临。十二岁的布木布泰奉命嫁给了三十四岁的皇太极。苏沫儿作为陪嫁侍女,随着年轻的主人一同跨越千里,来到了盛京。在那里,布木布泰被赐名为孝庄,而苏沫儿则悄然成为了她的心腹。 时光荏苒,转眼到了1654年,康熙降生了。孝庄亲自为苏沫儿取满名苏麻喇,将照顾孙子的重任交给了这位信任的老友。谁知不到两岁时,康熙染上了可怕的天花。按照宫规,他被送往城外的避痘所隔离。 "皇上,您不能去,这病会传染的!"大臣们拦住了顺治。 "我不能去,额娘也不能去,谁来照顾他?"顺治满脸焦急。 "我去。"苏麻喇主动请命,不顾劝阻,每天骑马在慈宁宫和避痘所之间奔波。 她尝试各种草药偏方,日夜守在小皇子身边。终于,康熙战胜了病魔,脸上只留下了淡淡的疤痕。在那段与死神搏斗的日子里,小康熙只能依偎在苏麻喇怀中,感受母亲般的温暖。从此,他亲切地唤她"额涅"——满语中"母亲"的意思。 随着康熙渐渐长大,苏麻喇教他满文书写,讲述历史故事,潜移默化地塑造着这位未来帝王的性格。在重要的少年时期,苏麻喇的教导对康熙日后成为千古一帝,起了无法估量的作用。 苏麻喇晚年信佛,日夜为大清祷告,为百姓祈福。她坚持着蒙古族的习俗,常年不洗澡,只在除夕夜用少量水擦洗身体后将水喝掉——这源于蒙古人对水的珍视,认为不该用身体的污垢玷污纯洁之水。 1705年,93岁的苏麻喇卧病在床。康熙命人将草药混在鸡汤里送去,但固执的老人坚决不肯服用。几天后,她安详离世。

0 阅读:63

猜你喜欢

霞光破雾法无边

霞光破雾法无边

霞光破雾法无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