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有个穷人被人状告到官府。公堂上,穷人无视县令的询问,一个字也不说,任由告状人去讲述案件的经过。然而,最后县令竟然判穷人无罪,这时穷人才开口说出了第一句话。 穷人名叫刘三,是个顶聪明的人,平日子做些小生意养家糊口,日子虽然没有多富裕,倒也和和美美。 一日刘三要进城进货,于是妻子牵来他的马对他说:“出门在外,小心些,这马性子烈,你避开着人走。” 刘三笑着答应,带着妻子给他准备好的干粮上路了。 一路上,刘三都小心翼翼,生怕这烈马给自己惹了祸,只能避开大路,专门挑小路走。 要说刘三为什么不换匹好马上路,那自然是因为没有,家中本就不富裕,这匹马还是因为性子烈不好被驯服因此被贱卖的,所以刘三很珍惜这匹马,刘三认为:马虽然性子烈,但是自己注意点就好了。 就这样,刘三左拐右拐,走进了树林里。 在这里刘三便没有什么不放心的了,于是让马放开地跑了起来,自己坐在马背上,感受着风声,心中好不惬意。 跑了两个时辰,便到了晌午,人困马乏,刘三决定停下来吃干粮喝水,同时也让马休息休息。 刘三先是饮了马,随即又找了一棵树,将马拴在树边,自己便坐在一旁吃起干粮喝起水来。 正吃着,见远处来了一个人,骑着高头大马,穿着绫罗绸缎。 刘三原本没在意,谁知那人也下了马,跟刘三一样,先是饮了马,随即又将马拴在刘三的马的旁边。 刘三见了,边吃干粮边道:“你还是把你的马拴得远一些,我这匹马性子烈,一会别再发起狂,把你的马踢死就不好了。” 那人是个富商,一直瞧不起穷人,自然也不会将刘三的话放在心上,于是用不耐烦的口气说道:“怎么,这块地方是你家的?树是你种的?只有你能拴马我不能?我就要拴在这里,你能把我怎么样?” 刘三见富人是个不讲理的,便也不再说话了,吃完自己的干粮后,找了个凉快地睡觉去了。 富人见刘三不答话,自己也不好自讨没趣,只当刘三是怕了他,于是也找了一块地吃起干粮来。 就这样,两人谁也没搭理谁,谁也没注意两匹马。 也许晌午的温度让马烦躁,也许是那马也不愿意跟富人的马在一起,于是便开始对富人的马撕咬起来。 原先,穷人的马只是小口地咬富人的马,可那富人的马跟着富人久了,也耍起了性子,穷人的马咬它一口,它要还回去两口。 就这样,两匹马互不相让,不一会就打得不可开交。 可是富人那早已被驯服多年的马哪里能打得过穷人的烈马,不一会就被穷人的马踢伤痕累累。 待到穷人和富人发现双双跑来制止时,富人的马已经被穷人的马打得奄奄一息了。 富人见到自己的马儿如此这般,一来是心疼自己的马,二来是觉得自己的面子挂不住。 于是生气地拽着穷人的领子,让穷人赔偿。 穷人道:“我都说了我的马烈,让你拴远点,不然会踢死你的马,你不听,与我何干?” 富人道:“现在还说这个干什么,你的马踢死了我的马,你就得赔,不然我就拉你去见官。” 穷人听后,闭口不语,富人以为穷人怕了,于是胸有成竹地拉着穷人去打官司。 到了衙门,县令升堂询问。 富人理直气壮:“他的马踢死了我的马,他耍无赖,拒绝赔偿。” 县令听罢问穷人道:“你的马可是踢死了他的马?” 穷人沉默不语,县令以为穷人没有听清,于是再次问道:“你的马可是如他所说,踢死了他的马?” 穷人依旧沉默不语,县令心中起疑,自言自语道:“哈呀,别是个哑巴,这案子让我可怎么审?” 正在为难之际,富人耳朵尖,偏偏听到了县令的自言自语,他害怕县令一次对穷人网开一面,于是高声道:“老爷,他不是哑巴,他刚才还跟我说话呢,老爷不要被他蒙蔽,他就是想赖掉不赔偿我。” 县令听后道:“哦?那你说他刚才跟你说了什么?” 富人洋洋得意道:“他说他的马性子烈,让我把马拴远一点,不然他的马一定会踢死了我的马,他可不管。老爷你看他这不是会说话么。” 县令听了笑了,道:“人家都告诉过你,你还不听,那他的马踢死了你的马他没有责任,你要是再胡搅蛮缠恶意诬告,我就要打你板子了。” 富人听了只好灰溜溜走了。 富人走后,刘三向县道谢。 县令问刘三:“你先前为何不说话。” 刘三道:“我人微言轻,说了你必然不会相信,不如让他说,这样你就相信了。” 县令直夸他聪明,奖励了他2两银子,让他走了。 从此,刘三的故事被当做典范,在当地广泛流传。 注:此文是民间故事,选自《民间故事选刊》
古时,有个穷人被人状告到官府。公堂上,穷人无视县令的询问,一个字也不说,任由告状
裂谷长河
2025-04-07 09:46:07
0
阅读:54
日月明的明
那么问题来了,古时候有马的你叫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