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房花烛夜,丈夫醉醺醺地闯入洞房,掀开新娘的红盖头就要亲热,没想到新娘却哭着说:“郎君还不快跑,不知道自己将会有杀身之祸吗?” 话说,清河县刘某,年少时因家贫没有书读,长大了只能做砍柴、上山采野货的营生维持生计。 但刘某自小被父母溺爱,吃不了这个苦,父母在时,尚有父母照料,父母相继离世后,变得孤苦无依,总是有一顿没一顿。 一日,刘某好不容易讨来一枚铜钱,跟馒头铺的掌柜子换来一个馒头,饥肠辘辘之际正要大快朵颐,却见街边破茅屋屋檐下躺着一个满身苍蝇臭虫,奄奄一息的老乞丐。 老乞丐就一双浑浊期盼的眼神望着路人,但路人都躲着他走。 刘某见了,心中升起恻隐之心。 于是来到老乞丐身旁,将他扶正坐好,并打来一碗水,先小心翼翼喂老乞丐喝下,再将馒头掰成一块块沾着水喂老乞丐吃。 老乞丐吃完馒头,精神顿时好了许多,便想跟刘某道谢。 刘某却摆摆手道:“我父母若在,也是你这年岁了,你也是个可怜人,不如跟我去家里,我讨来馒头分你一半,好过在这屋檐下等死。” 于是,也不等老乞丐反驳,便背起老乞丐回了家,并给他烧热水洗澡,换了父母的新衣裳。 刘某道:“我吃不了苦,因此要饭,但你放心,有我一口吃的,你便饿不着,这房子虽然破败,但好在能遮风挡雨,我家还有一床被子,给你用,我年轻,不怕冷。” 老乞丐听后,眼中一亮,转眼气如洪钟,哈哈大笑起来。 刘某吓了一跳,不明所以,纳闷刚才还奄奄一息的老乞丐怎么突然精神起来了。 只见老乞丐一改刚才衰败之神态,不禁能自己坐直身体,眼睛还炯炯有神道:“我乃是峨眉山上一老道,下山寻找有缘人传功授业,如今看来你便是我的有缘人了,你虽懒惰,可是心地不坏,可否愿意继承我衣钵,虽不至于大富大贵,倒也能满足温饱。” 刘某定了定神,以为老乞丐说胡话,道:“你快歇着吧,怎么装神弄鬼起来。” 老乞丐也不恼,而是用手指了指旁边桌子上的破碗,道了一声:“起!” 只见那碗凭空飞起,径直飞到老乞丐手里。 刘某看呆了,老乞丐也不着急,笑着等刘某缓过神来。 片刻之后,刘某回神,扑通一下跪在地上直给老乞丐磕头:“老神仙,恕小人有眼无珠!” 老乞丐哈哈大笑道:“快快起来罢,你可愿意接我衣钵?” 刘某道:“不知道老神仙要传授弟子什么术法?” 老乞丐道:“我一生,只习得两个术法,一个是捉鬼,一个是降狐。你可愿学?” 刘某磕头如捣蒜:“老神仙传授术法,犹如再造之恩,弟子愿学。” 于是,老乞丐在刘某家数日,亲自教授其捉鬼降狐的入门之法。 半年后,老乞丐道:“我在人间的寿数已尽,不能再在人间久留,你已习得入门之法,也认识些许字了,这里有两本书,你拿去仔细研磨,可令术法精益求精。” 刘某接过书,跪下叩谢老乞丐,却发现老乞丐已经坐化了。 刘某哭着安葬了老乞丐,从此以后,悉心学习,奈何降狐狸那本书,在老乞丐去世当日便不见了,刘某久寻不着,只能一心一意学习捉鬼。 又过了半年,刘某学有小成,成了附近有名的捉鬼大师,生活也越来越好起来。 这日,一个老头来找刘某说自己家里闹鬼,夜夜缠着自己的大女儿,请刘某前去。 刘某去了,果然见一白衣男子夜夜出现在大女儿房间,于是使出术法捉之。 白衣男子被捉,开口求饶道:“大师饶命,我是鬼不假,但是这老头一家都是狐狸,鬼魅魅惑狐狸天经地义,并没有过错啊。您若放了我,他家二女儿貌美,我可为你保媒。” 刘某一听,顿时应允,于是找到老头表示只有把二女儿嫁给他,才能捉鬼。 老头听后,心中不乐意,觉得自己被威胁,扭头就走。 可过了几日,实在受不了被鬼骚扰,于是勉强答应刘某,刘某这才让白衣男子离开老头家。 新婚之夜,刘某醉醺醺的要与新娘亲热,谁知二女儿却说:“郎君快报吧,我父亲要拿刀杀你呢。” 刘某被惊出一身冷汗,赶紧跳窗而逃。 回家后,刘某气急,招来鬼怪继续骚扰老头一家,几日后,老头领着二女儿登门认错,表示再也不反对这桩婚事,刘某方才作罢。 自此,刘某跟老头和谐相处,很快便生了儿子,过上了想要的生活。 注:此文是民间故事,选自《聊斋志异》
洞房花烛夜,丈夫醉醺醺地闯入洞房,掀开新娘的红盖头就要亲热,没想到新娘却哭着说:
小博大史
2025-04-07 11:43:2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