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亚夫叛逃那天,天刚亮,南通如皋城门口突然响了三枪,紧接着1350人扔枪起义,一

潮咖聚星光 2025-04-10 01:41:21

施亚夫叛逃那天,天刚亮,南通如皋城门口突然响了三枪,紧接着1350人扔枪起义,一锅端了伪军第七师。 粟裕听完报告,半晌不说话,只把手里的茶水一饮而尽,他知道,这一仗翻了。 施亚夫,南通人,原是国军,抗战开始后被日军俘虏,被迫加入汪伪政府,任如皋城防司令、伪军第七师师长。 表面风光,其实在新四军内部,他有个代号,叫“老三”,从1941年起,他就一直和新四军来往,偷偷送情报,给的都是要命的东西。 那时候的情报不像今天这样靠无线电传,真要命,他得亲自动手,一点点写、画、藏。 最开始是用香烟盒,把手绘的地图藏在烟纸下面,再把烟递给联络员。 地图上画的是日军在苏中一带的布防,炮位在哪儿,指挥部在哪儿,一清二楚。 他亲眼看着日本人怎么修据点、怎么练兵,回头全都画下来,那张地图,粟裕拿到后,一句评价:“堪比敌人总参谋部。” 日军当时在华中地区盯得最紧的,就是粟裕部队。 施亚夫也知道,日本司令小林信男一心想抓粟裕,于是他故意放出假消息,说粟裕部队正在向如东一带转移。 小林信男信了,带着主力调头就追,结果扑了个空,新四军则趁机穿过敌后,连夜渡江,打掉了敌军两个据点。 这次行动后,日军怀疑有内鬼,开始调查,调查到如皋电报科,结果真出了事,日军一个科长跑到新四军那边去了。 情报部门一锅端,整个华中敌军指挥系统短暂瘫痪。 1944年1月,施亚夫决定摊牌,他计划起义,但不能直接说,一说就死。 他选了个细节:三声枪响。 那天清晨,他在如皋西门口巡查,突然朝天连开三枪,紧接着,他身边的几个心腹早就准备好了,带头向伪军士兵喊:“不打新四军了!跟施师长走!”伪军们一听有人带头,一窝蜂放下枪。 不到一个小时,城门换旗,伪军第七师成了新四军的一个团。 这次起义,他们缴获了伪军34师的完整布防图,还有部分日军情报。 三个月后,苏中会战打响,新四军主力集中火力,用施亚夫提供的布防图,精准打击日军两个联队。这仗直接把华中战线打活了。 施亚夫的身份很尴尬,汪伪那边把他当“叛将”,国军骂他是“汉奸”,可他干的事,全是为共产党卖命。 新中国成立后,他被列为“起义将领”,但没多少人知道他之前干过什么。 他自己也不说,直到八十年代档案解密,才发现他在1941到1944年间传递过127份核心情报,准确率超过九成。 另一个更传奇的人,是郭汝瑰,他是中将,职位更高,直接在蒋介石身边混饭吃。 别看他西装笔挺,其实是共产党在国民党心脏里埋下的钉子。 郭汝瑰原本是军校出身,作战厅厅长,能接触到国民党的所有一线情报和战略计划,他不是间谍,他是顶级“内鬼”。 谁都以为他忠心耿耿,实际每次国民党开完军事会议,他当天晚上就把所有资料整理好,通过秘密线路传回中共中央。 淮海战役前夕,蒋介石召集军方核心开会,定下“徐蚌会战计划”。 郭汝瑰是主笔。会后不到24小时,这份顶级机密文件就到了刘伯承案头。 解放军提前部署,主力部队早早埋伏好,等杜聿明带着几十万大军踏入埋伏圈,已经晚了。 打到孟良崮那年,郭汝瑰更是下了狠手,他在会上说,张灵甫的整编74师能挡十个师。 蒋介石一听,真就把救兵往他那儿调,结果解放军集中兵力先打孟良崮,张灵甫被围死,整编74师全军覆没。 1949年,战局已定,郭汝瑰仍旧在开会,仍旧在写作战计划。可这时候他又动了新心思。 他找借口调动部队,说是增援西南,实际上是在给自己造退路,他私下联络地下党,密谋起义。 等蒋介石想撤人,他在会议上公开反对,说再坚持几周就能翻盘。 蒋信了。结果没几天,郭汝瑰带着72军在宜宾起义,把国民党西南防线彻底掏空。 郭汝瑰一辈子走在刀尖上,他从没被国民党怀疑过,因为他在作战厅干得太专业,反而被蒋介石当成“有勇有谋”的骨干。 建国后,他没说自己是潜伏特工,而是主动申请作为“起义将领”登记,直到1980年才重新入党,那一年,他快70岁了。 美国人写过他,说他是“红色幽灵”,他们搞情报出身,看得出来郭汝瑰这人不简单。 很多外媒至今还在研究他怎么做到的,一个人,骗了蒋介石十年,关键战役一个不落,全在他手里做“反向操作”。 施亚夫和郭汝瑰,一个在伪军里装孙子,一个在国防部里写剧本。 他们不靠炸弹、不玩暗杀,全靠信息和布局,一边送情报,一边改历史。 你很难想象,那些传说中“翻盘”的大战,其实是早有人动过手脚,不是战场冲得多猛,是对手连你往哪儿走都提前知道了。 他们一辈子都不能公开,不能张扬,直到解密之后,他们的身份才被重新认定。 不是“投诚将领”,不是“反水分子”,他们是那条看不见的战线上的兵,是情报战里最贵的棋子。 有些仗没打就赢了,是因为有人在天亮前就翻了局。

0 阅读:65
潮咖聚星光

潮咖聚星光

潮咖聚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