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张作霖参加日本人的酒会,刚要落座,便被贴身保镖宫宝田一脚踢开。只听"蹭"的一声,尖刀擦着张作霖的屁股,狠狠刺入天花板中。 清朝末年,中国武术界出现了一位独特的人物董海川。他一生专研武学,将道教八卦掌与少林拳法的精髓融会贯通,创造出了一套独特的"八卦游身连环掌"。 在山东胶东的马石山下,一个叫宫宝田的少年在十三岁时拜入董海川门下。董海川原本是咸丰皇帝的武林总管,在宫中地位显赫,但他始终保持着对武术的纯粹追求。 宫宝田虽然身材矮小,但天资聪颖,勤学苦练。他每天天不亮就开始练功,直到深夜才休息,从不间断。 董海川发现这个弟子与众不同,不仅武学天赋极高,更重要的是他始终保持着一颗纯净的心。在武术界中,找到一个既有天赋又品性纯良的弟子实属不易。 八卦游身连环掌讲究身法轻灵,步伐多变,手法迅捷。这套拳法不仅融合了道家的阴阳五行之理,更吸收了少林拳法中刚猛有力的特点,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武术体系。 经过多年的刻苦修炼,宫宝田逐渐掌握了这套拳法的精髓。董海川看到弟子的进步,将珍藏多年的《八卦拳谱》也传给了他。 1879年,年仅19岁的宫宝田凭借着出众的武艺被光绪皇帝召入宫中。他在紫禁城中担任四品带刀侍卫,成为皇帝的贴身护卫统领。 在宫中,宫宝田以其敏捷的身手和高超的武艺闻名,但他为人谦逊,从不倨傲。他的这种性格使他在宫中结交了不少朋友,大家亲切地称他为"宫猴子"。 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不得不西逃。在这次危急关头,宫宝田凭借着精湛的武艺和机敏的判断,多次化解了途中的危险。 当朝廷回到北京后,宫宝田因护驾有功被赏赐金牌和黄马褂。但他看到清廷的腐败和无能,对这个他效忠多年的朝廷产生了深深的失望。 1905年,宫宝田以病为由辞去了在宫中的职务。这位清朝最后一位武术大内总管,选择了离开他服务了26年的紫禁城,回到了家乡。 1922年的东北,表面上看起来风平浪静,但暗地里各方势力的博弈已经开始。日本通过南满铁路株式会社,在东北地区建立了庞大的利益网络。 张作霖作为东北最有实力的军阀,自然成为日本重点关注的对象。一开始,日本对张作霖采取拉拢政策,通过提供军火和资金支持来扩大在东北的影响力。 但随着张作霖势力的不断壮大,日本开始担心他可能成为日本控制东北的障碍。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对张作霖的态度逐渐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东北的政治环境中不仅有日本势力的渗透,还有俄国、英国等列强的角力。各方势力在这片土地上展开了复杂的政治博弈。 张作霖深知自己所处的危险境地,他需要一个既精通武艺又忠心耿耿的人来保护自己的安全。经过多方打听,张作霖得知了宫宝田的名声。 宫宝田在清朝宫廷中的经历,以及他高超的武艺,都让张作霖非常感兴趣。特别是宫宝田曾经在1900年护送慈禧太后西逃的经历,更证明了他的能力和忠诚。 为了说服宫宝田出山,张作霖特意派人登门拜访。他提出让宫宝田担任奉军武术总教练,同时兼任自己的贴身保镖。 在奉军中,武术人才一直备受重视。张作霖深知在那个军阀混战的年代,个人武力依然具有重要作用。 宫宝田的加入,不仅能提升奉军将士的武艺水平,更重要的是能保证张作霖的人身安全。当时的东北,暗杀事件频发,军阀之间的较量往往不限于战场。 张作霖的担心并非多余,他的政敌确实派出了不少杀手。但这些刺客都被身手敏捷的宫宝田一一化解。 随着时间推移,宫宝田在奉军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他不仅是张作霖的保镖,更成为了奉军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 1922年的那场宴会,地点选在了日本人在奉天的一处庭院。这场宴会表面上是为了庆祝某个节日,实际上暗藏杀机。 从宴会开始前,宫宝田就发现了许多异常之处。宴会厅的座位安排出现了变动,张作霖的座位被调整到了一个不寻常的位置。 参加宴会的人员构成也十分可疑。除了几位熟悉的日本官员外,还出现了一些陌生的面孔。 宫宝田凭借多年在宫中的经验,对危险有着异常敏锐的直觉。他注意到有几个侍者的走路姿势十分特别,明显受过特殊训练。 当张作霖准备入座时,宫宝田突然察觉到了不对劲。座位的上方天花板有一处不易察觉的细微裂缝。 千钧一发之际,宫宝田一把推开张作霖,同时一脚踢翻了座位。一把闪着寒光的短刀从天花板上的机关中弹射而出。 那把刀的速度极快,如果不是宫宝田及时发现,后果不堪设想。短刀最终深深地插入了天花板,整个过程只在电光火石之间。 宫宝田立即带着张作霖突围而出,途中又遭遇了第二次暗杀。一辆可疑的洋车突然爆炸,所幸已经提前避开。 事件之后,张作霖对日本人的态度发生了明显变化。这次暗杀未遂事件,成为了张作霖和日本关系转折的重要节点。 六年之后,在1928年的皇姑屯事件中,张作霖最终没能躲过日本的暗算。这次事件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历史教训。
1922年,张作霖参加日本人的酒会,刚要落座,便被贴身保镖宫宝田一脚踢开。只听"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呀
2025-04-11 14:07:26
0
阅读: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