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八路军在公路上伏击日军,由于敌人太多,排长便下令撤退。一个小战士却因瞄准的太投入没听到,眼瞅日军距离自己越来越近,小战士低声问道:“排长,鬼子上来了,我开枪了!” 山东莒县,是一片饱受战火蹂躏的土地。1944年的春天,这里的百姓依然生活在日军的铁蹄之下。 驻扎在莒县的日军经常下乡抢夺百姓的粮食,甚至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在西坡村,村民们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 这一年,16岁的赵友金在村里亲眼目睹了八路军与日军的战斗。八路军不仅能打败日本鬼子,还时常帮助村民干农活,照顾老弱病残。 赵友金看到八路军的所作所为,在内心萌生了参军的想法。然而当他把这个想法告诉家人时,却遭到了坚决的反对。 1944年8月3日的夜晚,赵友金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他趁着夜色,悄悄溜出家门,来到了纪家坪的八路军驻地。 参军两个月后,赵友金终于领到了自己的第一支枪和十发子弹。这支步枪成为了他最重要的伙伴。 在空闲时间,赵友金总是仔细擦拭着枪支,确保它随时保持在最佳状态。他把每一颗子弹都视如珍宝,经常掏出来清点检查。 在部队里,赵友金学会了如何使用武器,掌握了基本的战术动作。每天的训练虽然辛苦,但他从未退缩。 渐渐地,这个来自农村的少年开始蜕变。他不再是那个只会干农活的乡村孩子,而是成为了一名合格的八路军战士。 部队里的老兵们手把手地教他射击要领,教他如何判断敌情,教他战场生存的技巧。这些知识都被赵友金牢牢记在心里。 在这段时间里,赵友金亲眼看到了更多日军在各个村庄的暴行。这更加坚定了他要和战友们一起保家卫国的决心。 每天清晨,他都会和战友们一起训练。从队列到射击,从战术动作到野外生存,赵友金一点一点掌握着军人必备的技能。 一天下午,赵友金所在的部队接到任务,要去崖下村执行侦察任务。这个村子距离日军据点很近,经常有日军来此抢掠粮食。 部队刚进入村子,就发现一队日军正在村里搜查。排长立即命令全体隐蔽,仔细观察敌情。 通过观察,他们发现敌人人数远超己方。这支日军约有一个小队的规模,而我方只有十几个战士。 经过简单分析,排长当即下令撤退。这个命令通过班长一个接一个传递下去。 赵友金正专注地瞄准着一个日军,目不转睛地盯着瞄准镜。他仔细计算着敌人的距离:30米,25米,20米。 当敌人距离缩短到10米时,赵友金才低声询问是否可以开枪。然而,四周竟然一片寂静,没有任何回应。 他这才发现,战友们都已经按照命令撤退了。而此时,几个日军士兵已经逼近到了眼前。 在这危急时刻,赵友金果断扣动扳机。一声枪响,冲在最前面的日军应声倒地。 其余的日军被这突如其来的枪声惊到,一时间慌乱地四处寻找掩体。这给了赵友金逃生的机会。 他立即转身,沿着山路快速撤离。但是由于不熟悉地形,他在山上绕了好几圈。 三个日军发现他落单,立即展开追击。在这场你追我赶中,赵友金始终甩不掉身后的敌人。 就在体力即将耗尽的时候,一个熟悉的声音传来。是隔壁班的班长在喊他。 班长举枪瞄准,一枪击中了追击的日军中的一个。剩下的两个日军见势不妙,立即撤退。 这次惊险的遭遇让赵友金获得了宝贵的经验。他明白了在战场上不仅要有过硬的枪法,更要有冷静的判断力。 从那以后,赵友金在每次战斗前都会仔细观察地形。他学会了在作战时随时注意战友的位置和动向。 部队的老兵们也经常给他讲解实战经验。比如如何判断敌情,如何选择有利地形,如何与战友配合。 每次训练,赵友金都格外认真。他在战术训练中特别注意研究各种地形的特点和应对方法。 抗日战争胜利后,赵友金继续留在部队服役。他先后参加了多次重大战役,在战斗中不断成长。 1946年2月,莱芜战役打响。这是解放战争时期一场重要的战役,我军在这场战役中歼灭了国民党军队整整一个师。 赵友金在莱芜战役中表现突出,他和战友们一起,在严寒的天气里坚守阵地。战斗持续了数天,最终取得了重大胜利。 1947年,孟良崮战役开始。这是解放战争时期华东野战军与国民党军队进行的一场重要战役。 在这场战役中,赵友金所在的部队担任重要战斗任务。他们成功突破敌人的防线,为战役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1948年下半年,淮海战役全面打响。这是解放战争中规模最大的战役之一,持续了整整两个月。 赵友金和战友们在淮海战役中,经历了艰苦的作战环境。他们克服了补给困难、天气恶劣等种种困难。 1949年4月,渡江战役开始。这是解放军横渡长江,解放南京的重要战役。 赵友金参与了这次惊心动魄的渡江作战。他们冒着敌人的炮火,成功完成了渡江任务。 战争结束后,赵友金被调入公安17师。这是一个全新的岗位,需要他学习新的技能。 在公安17师,赵友金从一名普通干事做起。他认真学习政策法规,努力提升业务能力。 通过不断努力,赵友金逐步晋升为科长。他把在战场上学到的严谨作风,带到了日常工作中。
1945年,八路军在公路上伏击日军,由于敌人太多,排长便下令撤退。一个小战士却因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呀
2025-04-11 14:02:05
0
阅读: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