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巴黎合会期间,顾维钧捡到了日本代表牧野的金表。不仅不归还给对方,还公开占为己有,这种霸道的行为却得到上千人点赞,这是为什么? 1919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落下帷幕,各国齐聚巴黎,召开了一场被寄予厚望的和平会议 —— 巴黎和会。 这本应是一次重塑世界秩序、倡导和平正义的盛会,然而对于当时的中国而言,却成为了一场关乎国家命运与尊严的严峻考验。 在这场会议上,中国作为战胜国之一,满心期待着能够收回被德国侵占的山东权益,一雪前耻,可现实却给了中国沉重一击。西方列强竟妄图将德国在山东的各项权益转让给日本,把中国当作待宰的羔羊,肆意瓜分。 在这艰难的时刻,中国代表团的顾维钧先生挺身而出,成为了捍卫国家权益的中流砥柱。 事情的起因颇具戏剧性。在会议期间的某一天,顾维钧无意中捡到了日本代表牧野的一块金表。那是一块制作精良、外观华美的金表,在当时想必也价值不菲。牧野发现金表丢失后,显得十分着急,四处寻找。可顾维钧在捡到金表后,并未立即归还给他。这一行为看似奇怪,实则蕴含着深意。 随着会议的推进,山东问题成为了焦点中的焦点。当日本代表牧野在会议上再次厚颜无耻地要求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时,顾维钧知道,是时候站出来表明中方的坚决态度了。 只见顾维钧神情严肃而镇定,缓缓站起身来,说道:“请允许我在发言前,给大家看一样东西。” 说罢,他不紧不慢地从口袋里掏出了之前捡到的那块金表。 日本的牧野男爵看到金表后,顿时激动起来,大声叫嚷道:“我的,我的怀表!” 那声音中充满了焦急与愤怒。 然而,顾维钧却仿若未闻,并不理会他,而是继续有条不紊地说道:“进入会场之前,牧野先生为了讨好我,争夺山东的特权,把这块金表送给了我。” 说完,顾维钧微微一笑,那笑容中带着一丝嘲讽。 牧野男爵听到这番话,更加暴跳如雷,他满脸涨得通红,大声吼道:“我抗议,这是偷盗,这是公开的偷盗!无耻!极端的无耻!” 此时,会场也因为牧野男爵的过激反应而出现了一些骚乱,各国代表开始交头接耳,议论纷纷,大家都对这突如其来的冲突感到始料未及。 而顾维钧却依旧面色平静,没有丝毫的慌乱。 他挺直了腰杆,坚定且有力地说道:“牧野男爵愤怒了,他真的愤怒了。姑且算是我偷了他的金表,那我倒想问问牧野男爵,你们日本,在全世界面前偷了整个山东省,山东三千六百万人民该不该愤怒,四万万中国人该不该愤怒!我想请问日本,这个行为算不算是盗窃,是不是无耻,是不是极端的无耻!” 顾维钧的声音一声高过一声,掷地有声,每一个字都仿佛重锤一般,狠狠地敲击在在场每一个人的心上。 片刻的寂静之后,会场中爆发出了雷鸣般的掌声,这掌声是对顾维钧精彩发言的认可,也是对正义之声的回应。 顾维钧微微抬手示意大家停下来,然后他继续慷慨陈词: “山东是中国文化的摇篮,中国的圣人孔孟就诞生在这片土地上,中国的孔子犹如西方的耶稣,中国的山东犹如西方的耶路撒冷。山东是中国的,无论从经济、政治、战略还是宗教文化上,这是毋庸置疑的一点,中国不能失去山东,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一样。” 从历史角度来看,山东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见证了无数朝代的兴衰更迭,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和鲁国就曾在这片土地上绽放出璀璨的文明之光。 孔孟之道更是从山东发端,影响了中国乃至整个东亚地区数千年的思想文化发展。日本妄图侵占山东,无疑是对中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粗暴践踏。 从经济层面而言,山东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其矿产资源丰富,农业也十分发达,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区域之一。 德国当年侵占山东,很大程度上也是看中了其巨大的经济价值。日本想要接手德国在山东的权益,显然是觊觎山东的经济利益,企图进一步掠夺中国的财富,为其自身的发展谋取私利。 山东对于中国人民而言,不仅是一片土地,更是精神的寄托和文化的根脉。西方世界深知耶路撒冷对于他们的宗教和文化意义,同样的,山东对于中国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顾维钧用 “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 来类比 “中国不能失去山东”,生动而深刻地向世界阐述了山东对于中国的不可替代性。 顾维钧的这一番发言,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巴黎和会上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它不仅让日本代表的丑恶嘴脸暴露无遗,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定决心。 尽管最终中国在巴黎和会上未能改变山东权益被转让的命运,但顾维钧的精彩表现却赢得了全世界的尊重。他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争取到了一丝尊严,也为后来的中国外交斗争树立了榜样。 顾维钧通过这一独特的方式,将日本对山东的侵占与一块金表的 “丢失” 联系起来,以小见大,让人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日本行为的荒谬与无耻。 这一举措不仅展现了顾维钧的机智,更体现了他作为一名外交家,善于抓住时机、运用策略的卓越才能。
1919年,巴黎合会期间,顾维钧捡到了日本代表牧野的金表。不仅不归还给对方,还公
小说红楼
2025-04-12 15:28:23
0
阅读: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