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17岁的刘兰芝遭到婆婆焦母刁难,被休回娘家。焦母以为自己赢了,二婚的刘
东汉末年,17岁的刘兰芝遭到婆婆焦母刁难,被休回娘家。焦母以为自己赢了,二婚的刘兰芝追求者无数。焦母想为儿子另娶,焦仲卿只对她说了一句话:“不能承欢膝下,望珍重。”焦母不以为然,结果,焦仲卿上吊而亡。
天底下最难的事情,莫过于婆媳之间的关系。女子不管有多优秀,只要婆婆不喜欢,始终都难在婆家过日子。
刘兰芝“十三学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古代的女孩子都要学会女红,这是标准,可是刘兰芝还懂得诗词和音律,她长得漂亮还懂得礼仪,仅仅只是庐州一个小官吏的焦仲卿能够娶到她,简直就是三生有幸了。
焦仲卿家里条件很一般,母亲一个人将他和妹妹养大,焦仲卿能够通过读书出仕做官,这也是母亲教育的好,只是母亲因为一个人操持一整个家,所以她也会相当的强势,家里的一切都是由他做主。
婚后,焦仲卿和刘兰芝本来就情投意合,再加上年轻,所以两个人腻歪的时间自然就会比较多,母亲对于这样的情景,她的心里应该是不太快活的,因为过去儿子都是属于她一个人的,如今,有了媳妇,儿子就和她不够亲近了,所以婆婆有气也是可以理解的。
这不,焦仲卿出门上班去了,婆婆就在家里磋磨刘兰芝,她每天都让刘兰芝织布,一天除了吃饭时间之外都要织布,刘兰芝没有抱怨,一天愣是编织好了几匹布,但是婆婆依旧不满意,还是嫌弃她的动作慢。
刘兰芝织布就是买了布匹去补贴家用,可是尽管如此,婆婆对她依旧没有好脸色。
焦仲卿看到妻子的辛苦,他自然想去婆婆那里求情,可是他不懂得缓和婆媳的关系,婆婆反而更加磋磨刘兰芝,认为就是她挑唆了她的儿子居然敢去忤逆她,婆媳之间的关系更差了。
焦仲卿经常都不在家,所以婆婆在家里都是经常欺负刘兰芝,刘兰芝是孝顺和贤惠的人,她自然就只能一个人受委屈。焦仲卿疼在心里,可是也不敢去跟母亲求情。
她和焦仲卿成婚两三年了,因为聚少离多,她没能怀孕,婆婆对她的不满到达了巅峰,所以就非要逼着焦仲卿休了刘兰芝,焦仲卿和刘兰芝的敢情好,自然不愿意,可是焦仲卿不敢忤逆母亲,只能遵命!
刘兰芝的心里委屈到不行,她作为要给妻子和儿媳没有一点不好,却要被休弃回家,可是看着无能为力的焦仲卿,她真的有委屈都没有地方去说。
焦仲卿也舍不得刘兰芝,他就对她承诺,不会再娶,等到说服了母亲,他们两个人又重归于好,刘兰芝爱他,所以信他,就算是被休弃回家,她都等着焦仲卿来接她。
可是焦仲卿如何能够说服婆婆呢?婆婆都在给他物色新的妻子人选,秦罗敷了。焦仲卿这次没有答应,可是婆婆也不准他再去见刘兰芝。
在古代,女子被休回到娘家是很丢人的事情。刘兰芝幸亏她的妈妈和哥哥比较好,还能让她有一点安慰,可是,她本人处处都都很优秀,就算是被休了,依旧还是有很多人愿意上门提亲。
比如,县令家就想要为自家的三儿子求娶她,太守也知道她的好,下了很重的聘礼都想要求娶她。
娘家人可算是看透焦仲卿家的嘴脸的,又小又破的门户娶了她还不珍惜她,现在比他们家好上很多倍的人都来求娶,刘兰芝的哥哥和母亲都觉得她应该改嫁。
刘兰芝本想守着和焦仲卿的约定,可是,她也知道了焦母为焦仲卿选定了秦罗敷,她在娘家已经没有说话权了,毕竟只算是娘家的客人,所以,刘兰芝只有被迫改嫁。他们家收下了太守家的聘礼,她就要等着嫁人了。
焦仲卿知道这事,他可着急了,他就来问刘兰芝,为何不遵守约定?
刘兰芝反问他:“难道不是你违约在先吗?”
两个人把事情说开了,刘兰芝改嫁也是被迫的,他们两个人违背不了各自的家庭,刘兰芝想到了如果他们不能在一起,那么也可以共赴黄泉,她对焦仲卿约定: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
两个有情人走到这一步也是无可奈何,刘兰芝在成婚的那一天,她就跳湖自尽,焦仲卿知道这个消息,他去向母亲做最后的道别,他也在一棵大树上上吊自杀了。
两家人终于看到了他们的感情,再也不忍心拆散他们,将他们合葬在一起。
这个故事就来自汉代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
看到焦仲卿和刘兰芝的故事,无疑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两个人相爱却没有办法相守,只能到到自杀殉情的地步。
刘兰芝就是一个很傻的姑娘,以她的条件二婚都能嫁给太守家的公子,可以知道她选择焦仲卿算是下嫁了,可是婆婆就是对什么都好的她异常的挑剔,这种挑剔真的没有道理可讲。自古婆媳就是冤家吧!
婆婆不满意刘兰芝,焦仲卿也调和不好两个人的矛盾,他被母亲辛苦养大,这让他无法违背母亲,不敢替妻子求情,他不懂得缓和两个人的矛盾点,这就让婆媳之间无法共存,他休掉刘兰芝时,就已经放弃自己的妻子了。
只是,刘兰芝是一个陷入爱情的傻女子,她明知焦仲卿无法舍弃母亲,她就算是和他复合,终究还是会再次分开,她选择了投湖,可是焦仲卿其实还是迟疑的,如果,他没有跟她一起的话,她的死就一点价值都没有了。
如果刘兰芝不傻的话,她完全可以重新开始,不用白白牺牲了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