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写信给美国的好友费慰梅:手头宽裕的话,能不能借我一点钱,最近实在是揭不锅了
小说红楼
2025-04-11 21:35:49
林徽因写信给美国的好友费慰梅:手头宽裕的话,能不能借我一点钱,最近实在是揭不锅了。
费慰梅算是林徽因为数不多的女性朋友,因为林徽因在当时很受男性文人的赞赏,所以她很少有可以称得上是闺蜜的女性文人朋友,不过,她和费慰梅却是相当要好的知己。
费慰梅是一个实打实的外国人,她是美国哈佛大学校长坎南的女儿,她到中国来旅游,23岁的她和28岁已经嫁给梁思成生育了两个孩子的林徽因是在一个外国朋友的美术展上认识的。
林徽因不仅留学英国,还在美国念书选修建筑学获得了学士学位,她可是我们多家第一位女建筑师,她的留学经历和见识,让她和费慰梅一见如故,她们两个人在北京的住址当时相距只有500米,费慰梅没事就会在晚饭后去找林徽因聊天。
林徽因的英文很好,她们两个人都是纯英文交流,两个人在这一段时间成为了相当要好的朋友,她们的关系维持了很多年。
关于林徽因,我们都知道她家很有钱,不然她的父亲也没有办法带着她到英国去留学,就算后来父亲过世,家道中落,但她嫁给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梁家显赫,他们两个人后来都成为了建筑师,为什么他们居然穷到要向外国的朋友借钱求助呢?
所有的事情都要从1937年开始说起,日本全面发动侵华战争,当时林徽因还在山西五台山研究佛光寺的古代木质结构,可是日军的战火已经蔓延到这里,她不得不中断了研究,立即和梁思成一起举家搬迁到昆明避难。
奈何,因为战争,通货膨胀,物价飞涨,两个人的工资难以维持生计。
为了能够贴补家用,林徽因只能一天爬四次坡道西南大学去兼职教英语。很多文人和老师都跟他们一路来到了昆明,大家的日子都过得艰难,林徽因为了生活,把自己的衣服、手表和钢笔都卖了。
可是,昆明后来也遭到日军的频繁轰炸, 没有办法,林徽因一家只能被迫来到四川宜宾的李庄住下,这里连地图上都找不到,算是安全了,可是这也意味着地方偏远,各方面的条件都会很差。
林徽因本来就有肺病,颠沛流离和过度操劳,再加上不适应夏闷热冬湿冷的气候,林徽因的肺病发作了,她连续好几周都高烧不退,这里没有医院也没有足够的药物,她只能靠敷冷毛巾物理降温。
林徽因没有病倒之前,他们的情况就不容乐观,因为物价飞涨,过去几块一斤的大米如今都升到百块一斤,其他的生活物品更贵,根本就用不起。
林徽因家里的状况,基本上就是全家人连一块完整的布都没有,大家的衣服都是补了又补,小儿子梁从诫都没有鞋子穿,要么就打光脚,要么就是穿草鞋;晚上,他们怕浪费菜油,都是天黑就睡觉。
他们家吃的都是粗茶淡饭,可是还要想着为营造学社的人员和项目拉赞助。
他们的女儿回忆:当时爸爸(梁思成)就好像一个乞丐。因为梁思成都常说:“要不就把皮鞋煮了吃了,要不就把钢笔红烧吧!”
林徽因在这段时间吃尽了苦头,可她都没有写信给朋友抱怨,真的是到了家里山穷水尽,她才不得不给远在美国的好友费慰梅写信求助。
林徽因没有写信的信纸,只能把包过东西和市场上捡来的废纸,铺平了作为信纸用。纸她一点空间都舍不得浪费,字都是写得满满的,就算是末尾还剩下一点空白,她都要裁下来留着以后再用。
费慰梅收到她的来信,看到她写得简单的话“手头宽裕的话,能不能借我一点钱。”林徽因都没有把她的情况告诉费慰梅,可是费慰梅知道,如果不是到了万不得已,林徽因是不会找她帮忙的。
于是,费慰梅立即给林徽因回信并且附上了100美元,虽然这钱并不能解决林徽因的困境,但是也能改善一下家里的状况。
费慰梅很担心林徽因的身体,她对她说:“李庄不适合你养病,我和丈夫给梁思成找了一个在美国教课的机会,你就跟他一起来美国,顺便调养你的身体。”
林徽因知道这个机会很难得,费慰梅也是真心为她着想,但她给费慰梅说:“中国的读书人是不会在国家危难之际离开的”,她婉拒了费慰梅的邀请,她无论如何都不会在危难时离开自己的国家,她许诺她一定会把钱还给费慰梅的。
当时,小儿子梁从诫还问过林徽因:“妈妈,要是日本人打过来了,我们怎么办?”林徽因告诉他:“我们的门口就是扬子江!”
不过,就算他们不肯走,费慰梅还是把梁思成的文章拿到国外去投稿,虽然没被选中,但费慰梅夫妻俩还是对他们有很多的照顾。林徽因收下了钱,并许诺一定会还给费慰梅。
1945年8月15日抗战升胜利了,费慰梅和他的丈夫终于可以到李庄去看望林徽因了,费慰梅的丈夫先到,他到重庆做了三天三夜的床去看林徽因,他得了风寒有些咳嗽,但他和林徽因两个都在咳嗽的人却还是聊得滔滔不绝。后来,费慰梅也赶到了,她坐飞机到宜宾再到李庄,她想要和林徽因一起分享这一刻的喜悦。
林徽因抗战胜利后,她就离开了李庄,医生给她下了病危通知书,告诉她最多还能活5年,可是林徽因病重都坚持参加国徽的设计,坚持和北京市长吴晗争取不拆除北京的老城墙,她顽强的活了10年,在1955年4月1日过世。
资料来源:江晓英《林徽因:民国最美的女神》
0
阅读: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