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79岁的杨得志迎娶了55岁的石莉,结婚当晚,杨老将军握着石莉的手,动情地说:“我们的孩子们将来会尊重你,我也会尊重你!” 1940年,杨得志刚到濮阳不久,便由唐克威引荐认识了申戈军。当时,杨得志并没有心思考虑婚姻。他刚刚经历了一系列战斗的洗礼,深知日益严峻的战局让个人情感的事宜显得不合时宜。 面对申戈军这样的女大学生,他感觉自己这样一个普通的战士,配不上如此优秀的女子。然而,唐克威并不赞同杨得志的想法。他认为,战事虽紧,但也不能因此放弃个人的生活与幸福。 于是,在唐克威的多次催促下,杨得志终于与申戈军见了面。当时,他刚刚完成一项任务,满脸络腮胡子,样子显得有些邋遢。 杨得志并未能展现出他的风采,反而表现得有些局促不安,话也说不清楚,气氛有些尴尬。然而,申戈军并没有因此而对他产生负面印象。她从杨得志的朴实外表中,看到了他内心的善良与坚定。 两人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虽然没有明确表示关系,但也逐渐通过日常接触加深了了解。申戈军的细腻与懂事,杨得志的忠诚与坚韧,让彼此都觉得十分契合。 1940年4月24日,杨得志与申戈军举行了婚礼。这场婚礼简单而朴素,但却充满了温馨和坚定。婚后,申戈军决定放弃地方工作的机会,选择与丈夫一道投身抗日战争。她不仅是杨得志的妻子,更是坚定的战士。即使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申戈军也始终与丈夫并肩作战。 1950年,杨得志接到毛泽东的绝密电报,命令他带领第19兵团前往山东集结,准备入朝作战。杨得志本来不希望妻子跟随自己前往,考虑到前线的危险,他更希望申戈军留在后方照顾家中年幼的孩子。 申戈军坚定地表示,自己不仅是杨得志的妻子,更是一名解放军战士,应该与丈夫一同上前线。最终,杨得志无奈同意,申戈军将孩子交给组织后,和丈夫一道踏上了赴朝的征程。 1951年2月,杨得志与申戈军到达朝鲜。那时,美军向志愿军驻地投放了大量细菌弹,申戈军不幸感染,差点丧命。所幸,她及时得到了治疗,才得以恢复。 次年,杨得志晋升为志愿军副司令员,申戈军则继续承担着她的政治工作和后勤任务。在朝鲜的日子里,她不仅帮助丈夫分担了许多事务,还成为了身边战友们的坚强后盾。 1954年,杨得志与申戈军返回国内。1955年,杨得志被任命为济南军区司令员,并于同年获得上将军衔。多年来,申戈军始终陪伴在杨得志的身旁,支持他度过了荣誉与挑战并存的岁月。 1989年10月12日,申戈军因病去世。她的离世给杨得志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失去了长年相伴的妻子,杨得志沉浸在极度的悲痛中,整日无心食饮,情绪低落,身心俱疲。 此情此景,杨得志的老战友李雪三察觉到他的异常,深知如果任由杨得志如此消沉下去,后果不堪设想。于是,李雪三决定采取行动,帮助杨得志走出悲痛。他给杨得志介绍了石莉,一位来自湖北红安的女性。 石莉,55岁,初中毕业后被招入解放军文工团,参与了文艺工作。她的文艺才能让她在抗美援朝期间随文工团赴朝慰问演出,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那时,石莉曾在一次演出中见到杨得志,彼时他坐在观众席的正下方,是19兵团的司令员。谁能想到,三十多年后,石莉与杨得志结为夫妇。 1990年4月30日,79岁的杨得志与石莉步入婚姻的殿堂。婚后的石莉始终悉心照顾杨得志的生活,关心他的健康。这一切都没有逃过杨得志的眼睛,他时常感动地对石莉说:“石莉同志,谢谢你,你辛苦了。” 杨得志与申戈军的三个孩子对石莉的照顾也十分感激,他们认为石莉像他们的母亲一样,对杨得志的照料让他们感到温暖和安心。 1994年,杨得志的健康状况突变,患上重病,住进了医院。在那段艰难的时光里,石莉几乎没有离开过他,忙前忙后,照顾得无微不至。 尽管石莉身体也欠佳,孩子们常劝她保重身体,不必过于劳累,但石莉坚决表示:“我们是夫妻,这是我应该做的事,再好的护士也没有我更贴心。” 最终,杨得志在1995年10月25日离世。临终时,他拉着石莉的手,轻声安慰她:“不要难过,生老病死,人之常情,我走了,你要好好活着。”他同时叮嘱孩子们:“好好照顾石莉阿姨,把她当亲妈一样对待。” 参考资料:解海南,杨祖发,杨建华著. 《杨得志一生》 2010
1990年,79岁的杨得志迎娶了55岁的石莉,结婚当晚,杨老将军握着石莉的手,动
文山聊武器
2025-04-12 20:14:27
0
阅读: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