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0月。老蒋在葫芦岛开会分析,他居然认为整个东北共产党军队也就10个纵

趣叭叭呀 2025-04-15 11:11:51

1948年10月。老蒋在葫芦岛开会分析,他居然认为整个东北共产党军队也就10个纵队,并认为一个纵队充其量一个师的兵力。加上地方部队顶多30万人。“东西对进”计划将九个军的兵力投入到辽西走廊。如果不够,还可以陆续投入。他坚信,在海空力量和地面部队优势下,援助锦州是没有问题的,塔山打过不去,就证明他的误判有多严重。 1948年10月,塔山战役在中国东北爆发,成为国民党与共产党之间激烈的军事对抗的一个重要标志。10月10日清晨,侯镜如将军率领的东进兵团在天刚破晓时便开始了对塔山阵地的猛烈轰炸。他们的炮火准确且猛烈,将共产党的防线、桥梁和碉堡炸出了重大损毁。尽管初步炮击创造了强大的冲击效果,侯镜如依旧低估了敌人的抵抗力。 在国民党的连番攻势下,共产党的第四纵队迅速做出反应。他们在被轰炸后的废墟中迅速整合力量,利用仍能提供掩护的部分地堡和铁丝网展开反击。国民党军队的士兵浩浩荡荡地攻上前去,却在接近共产党阵地时遭到了激烈的火力反击。两军在这里展开了一整天的拉锯战,国民党尽管人数众多,但在共产党的顽强抵抗下,最终未能取得突破。 10月11日,国民党军加大了炮兵、海军和空军的力度,试图通过全方位的打击力量重塑战场优势。猛烈的炮击令塔山阵地的地面被翻松,国民党军在此机会下一度攻占了部分阵地,尤其是两侧的民房,但共产党利用机枪和巷战策略,有效地压制了国民党军的进一步侵进。这一日的战斗至晚上才告一段落,国民党军付出了1300人的代价。 10月13日前后,国民党军调整战略,更换了主攻的部队配置,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改变战局。然而,共产党则利用这段时间迅速修复阵地,增强防御。10月14日,锦州总攻的前夕,塔山战场上的交战双方经历了此次冲突中最为激烈的一天。共产党在夜以继日的修建中增设了更多的机枪和迫击炮,大幅提升了火力。这一天,国民党军的人海战术再次遭遇重创,大量士兵伤亡。 10月15日,尽管国民党军得到了新的援军和补给,但锦州的战局已然决定。 锦州这个连接东北与华北的交通要道,成为了双方必争之地。谁能先拿下锦州,谁就能在战略上占据主动权。 时间倒回到几个月前,当侯镜如率领国民党军队进驻塔山时,他信心满满地向蒋介石保证,一定会在最短的时间内拿下这个战略要地。然而,事实证明,他的判断过于乐观了。 塔山位于锦州以北的小山包,虽然海拔只有几百米,但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控制着通往锦州的几条主要道路,而且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解放军早就意识到了塔山的重要性,率先在这里构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 国民党军队在武器装备和兵力上都占据着绝对优势。他们拥有先进的美式武器,坦克、大炮、飞机,应有尽有。而解放军这边,除了轻武器之外,就只有几门缴获的山炮。 然而,当战斗打响后,侯镜如却发现,事情并没有他想象的那么简单。解放军虽然装备简陋,但他们有着顽强的战斗意志和灵活的战术。他们利用有利地形,构筑了多道防线,巧妙地利用地形障碍,限制了国民党军队的机动。国民党军队发动了一次又一次进攻,却都被解放军的火力压制得无法前进。 与此同时,侯镜如还发现,他名义上指挥的海陆空联合部队,实际上并不受他节制。海军的巡洋舰只是在锦州湾炮击了几下就撤走了,空军的飞机也只是在头顶盘旋,并没有提供有效的支援。原来,这些部队都直接听命于蒋介石,而蒋介石显然低估了塔山之战的重要性。 战斗进行到第三天,双方都投入了大量兵力,伤亡不断增加。侯镜如决定孤注一掷,组织了一支敢死队发动最后的冲锋。这支敢死队都是用贬值的金圆券招募来的,他们不要命地向解放军阵地发起了疯狂的冲击。然而,面对解放军凝聚力和火力的优势,这些敢死队员很快就倒在了枪林弹雨之中。 六天六夜的鏖战,双方伤亡惨重。据统计,解放军伤亡3000余人,国民党军队则高达6000余人。最终,解放军凭借顽强的意志和出色的指挥,成功守住了塔山阵地。 事后,蒋介石对侯镜如大加指责,认为他无能,辜负了党中央的期望。然而,在这场战斗中,侯镜如其实也是受害者。他虽然指挥不力,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国民党军队内部矛盾重重,军令不一,无法形成合力。相比之下,解放军虽然装备落后,但组织严密,士气高昂,这才是他们取胜的关键。 塔山阻击战中,解放军打出了自己的军威,锻炼了一批优秀的将领,如吴克华、胡奇才等。而国民党军队则暴露了自身的种种弊端,加速了它在东北的溃败。

0 阅读:71

猜你喜欢

趣叭叭呀

趣叭叭呀

趣叭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