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有人加男子微信,分2次在他那买了8部苹果手机,往男子银行账户一共转账70400元,第3次,对方又要买10部手机,男子觉得异常,找了借口拒绝了,不料,他的银行卡被冻结,反诈中心告诉男子:对方说你诈骗他。男子彻底懵了,到底咋回事?
据4月18日都市报道,刘先生手里拿着5元、1元的现金,满脸愁容,感叹道,出门只能带现金,银行卡冻结了,微信支付不能用。
刘先生经营一家手机店,平时也在网上卖货,可这次遇到财大气粗的一个陌生人。
一开始,陌生人在某音上问刘先生卖不卖苹果手机?想了解一下价格。
刘先生心里很开心,生意自动找上门谁会拒绝啊,他告诉了对方手机的价格。
随后,陌生人加了刘先生的微信,说要2部苹果手机。
刘先生告诉对方,一共是17600元。
生意谈成了,刘先生把店里的收款码发给对方,让他支付。
然而,陌生人却说,收款码用不了,显示异常。
刘先生还纳闷,别人支付扫码都正常啊,为什他用不了呢?
陌生人说,真的用不了,让刘先生把银行账号给自己。
刘先生也没有多想,直接把银行账号给了对方。
对方很快将17600元支付给了刘先生。
收到钱后,刘先生也放了心,当天就给对方发了货。
第二天,陌生人收到了手机。
没想到,在3月14号的时候,陌生人又联系刘老板,一开口就要6部手机。
刘先生有些意外,不曾想,这个客户真是财大气粗,买这么多手机,也不是一笔小数目。
但是,有生意谁不做,刘先生再次把手机准备好。
陌生人办事到也痛快,直接将52800直接转进刘先生的银行账户中。
刘先生如同上次一样把货发了出去。
这钱赚的也太快了,不过,刘先生还是没有多想,毕竟买多少手机是人家的自由。
然而,让刘先生万万没想到的是,那个陌生人又找他,这次还是要手机,一下子要了10部。
刘先生开始感觉不对劲了,这是那个陌生人第三次问他要手机了,而且一下要这么多。
一个人在短短的几天里,将近买了20部手机,干嘛用啊?这行为太反常了。
刘先生心里也悬了起来,他就找了个借口,说自己银行卡上限了,不能再转了,转了自己也收不到,也没法发货了。
然而,就在刘先生以为这件事结束了呢,一件事情的发生,让他悔的肠子都青了。
刘先生的银行卡被冻结了,只能进,不能出。
此时,刘先生才意识到,那个陌生人的钱可能有问题。
刘先生急忙跑到银行去问冻结原因,对方告诉他,是你的开户行给你做的控制,因为有异常交易。
银行工作人员告诉他,备注是广东惠东县派出所,还有联系方式。
刘先生又给派出所打电话,民警告诉他:他说你诈骗他。
刘先生一下子懵了,我诈骗他,没有啊!
另外,从转账记录来看,第一个给刘先生转账的是一个叫程某的,第二个是邢某某。
刘先生说,那个陌生人是通过财务给我转的。
而这个陌生人是谁,刘先生却一无所知。
他猜测给他转账的两个人也有可能受骗了,陌生人骗了钱,又来买他的手机。
原来是那个姓邢的人被骗了,报了警。
这下刘先生傻眼了。
民警让他把被骗的相关证据提供过去,而银行表示,肯定给刘先生解决,不过需要落实一些流程,再处理。
我们来猜测一下,刘先生被骗了,大概是骗子骗了邢某某的钱,叫邢某某把钱打进刘先生的银行卡,骗子再从刘先生那里拿手机。
如果刘先生当初在陌生人说店里收款码异常时,能提高警惕,多了解一下对方的身份信息,或者购买的目的,来确认是否合理。
要是对方给出的理由不合理,可以拒绝交易。
另外,尤其是做生意,要留意客户是否提出异常支付的要求,比如拒绝常规支付方式。
此事中,刘先生应该优先使用第三方平台支付工具,避免直接给对方个人银行账号,这样可以避免资金流转的风险。
那刘先生并不知道陌生人转来的钱有问题,他要承担法律责任吗?
《刑法》第312条规定: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此事中,刘先生一开始并不知道陌生人的钱有问题,在交易过程中,他也只以为对方是客户,按照客户要求发货而已。
虽然后来,陌生人大量采购手机,引起了刘先生的怀疑,但是,这也不能认定刘先生主观上明知这笔钱是犯罪所得。
所以,刘先生需要提供证据来证明自己是被骗的。
那么,银行冻结刘先生的银行卡合理吗?
《反洗 钱法》第26条规定:经调查仍不能排除洗 钱嫌疑的,应当立即向有管辖权的侦查机关报案。
银行发现刘先生银行卡交易存在异常后,根据内部风险控制措施和相关法律,对其账户冻结,也是维护客户的资金安全。
刘先生认为有误,可以向银行申诉,提供相关证据,要求银行解冻。
信源:都市报道-2025-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