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宋时轮正在一家饭馆里点菜。当服务员不经意间说出老板娘的名字时,这位将军突然放下菜单,神情激动地追问:"你再说一遍?" 【消息源自:《上海商业史料·餐饮卷》(上海市档案馆1987年版);宋时轮1951年在华东军政座谈会上的发言记录;董竹君家属提供的1950-1952年往来书信】 1950年春天,上海乍暖还寒。锦江饭店的玻璃转门转出个穿军装的高个子,服务员小张差点把茶壶摔了——这位可是刚在报纸上见过的华东军区参谋长宋时轮。宋时轮摆摆手说随便吃点,眼睛却盯着菜单发愣。小张嘴快:"首长要不试试我们董老板最拿手的响油鳝糊?" "董老板?"宋时轮突然抓住小张手腕,"是不是姓董的女老板?"小张吓得结巴:"对...对呀,我们董竹君经理..."话没说完,宋时轮已经大步流星往厨房方向走,皮鞋跟在大理石地面上敲出急促的鼓点。 时间倒回1929年寒冬。上海闸北的破巷子里,21岁的宋时轮裹着单衣发抖。三天前他从长沙陆军监狱越狱,左腿还留着镣铐磨出的血痕。街角有家挂着蓝布幌子的"竹君面馆",热气在冷空气里凝成白雾。他摸遍全身只剩两个铜板,却听见老板娘在呵斥伙计:"眼瞎啦?没看见这位先生都饿得站不稳了!" 董竹君那年三十出头,脑后绾着时兴的横S髻。她给这个狼狈的年轻人连上了三碗阳春面,最后碗底还卧着两个荷包蛋。宋时轮埋头猛吃时,她正用裁缝剪刀剪开他粘着血痂的裤腿。"年轻人,"她突然压低声音,"闸北警察局早上在搜共党逃犯。"宋时轮筷子一抖,热汤溅在手背上。 后来二十年间,宋时轮从闽西打到淮海战役,董竹君的面馆变成上海滩闻名的锦江饭店。1950年重逢时,董竹君正在后厨尝新到的火腿,突然被个军人堵在调料架前。她眯着眼打量这个两鬓斑白的将军,突然笑出声:"哟,当年那个把面汤喝得一滴不剩的小伙子?" 在经理室里,董竹君从保险柜取出本泛黄的账本。翻到某页指着:"十二月七日,阳春面三碗、鸡蛋两个、磺胺粉一包——后面画着五角星的就是。"宋时轮手指抚过那些褪色的字迹,突然从公文包里掏出个牛皮纸信封:"当年您塞在我棉袄里的二十块大洋,连本带利..." 玻璃窗外,几个服务员探头探脑。他们看见平日雷厉风行的董经理在抹眼泪,而那个传说中"三野虎将"的将军,正蹲在地上给老太太系松开的鞋带。三个月后,华东军政委员会多了位特别代表,董竹君戴着代表证第一次走进会议厅时,发现座位上摆着碗热气腾腾的阳春面。 这事后来催生了上海市的"寻亲办",专门登记战争年代老百姓帮过革命者的故事。锦江饭店的菜单上加上了"将军面",用的是当年一样的猪油渣和细香葱。有次宋时轮带战友来吃面,董竹君当着众人面戳他额头:"慢点吃!又没人跟你抢!"满屋子将校们憋笑憋得肩膀直抖。
1950年,宋时轮正在一家饭馆里点菜。当服务员不经意间说出老板娘的名字时,这位将
自由的吹海风
2025-04-20 00:59:3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