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爱国将领杨虎城的爱女杨拯陆在即将举行婚礼之际神秘失踪,数日后,搜救队在皑皑冰雪中发现了她早已僵硬的遗体,而她双臂紧抱的胸前,似乎用生命守护着某样重要物件...... 【消息源自:新疆石油管理局1958年《三塘湖盆地地质勘探报告》、西北大学校史馆藏《杨拯陆校友纪念文集》、中央文献出版社《共和国建设者列传(能源卷)》第三章】 1958年9月25日清晨,新疆三塘湖盆地的戈壁滩上刮着刀子般的西北风。杨拯陆把最后半壶水分给队员时,搪瓷水杯边缘结着薄冰。"队长,你这都第三天没喝水了..."19岁的队员张广志声音发颤。杨拯陆只是笑着把地质锤插进腰带:"等找到大油田,我请你们喝汽水。"她军绿色棉袄的肘部磨得发亮,那是常年趴在岩层上绘图留下的印记。 这支由十二个年轻人组成的勘探队正执行一项秘密任务。三个月前,苏联专家在航拍照片上发现这里可能有石油,但没人敢打包票。杨拯陆带着她的分队,要用最原始的方式——双脚丈量每寸土地,铁锤敲开每块岩石来验证。她的未婚夫在三百公里外的克拉玛依油田,两人上次见面时约定:"等这次勘探结束就打结婚报告。" 下午两点十分,杨拯陆突然跪在一片褐色岩层前。她颤抖的手指抹开沙土,露出油浸般的黑色纹路。"油砂露头!"整个分队沸腾了。这种含油岩石是地下储油层最直接的证据。杨拯陆立即展开地形图做标记,铅笔尖在零下十五度的寒风里折断三次。她索性用钢笔把"可能含油构造"几个字刺进图纸,蓝墨水在纸上晕开像小小的石油湖。 变故来得比戈壁的落日还急。下午三点五十分,原本灰白的天空突然翻涌起黄沙,气象学上称为"白毛风"的暴风雪席卷而来。风速表指针猛打到每小时54公里,相当于把十二级台风搬到了冰窖里。"手拉手走!"杨拯陆把防风镜让给近视的队员,自己用麻绳把大家串成串。有个女队员哭着想扔掉标本袋,被她一把按住:"这些石头比命金贵!" 后来搜救队员在雪地里发现他们时,杨拯陆的遗体呈现出奇怪的姿态:她双膝跪地,双臂死死环抱胸前,像在保护什么。人们掰开她冻僵的手臂,发现贴着心脏位置的野战记录本完好无损。22页纸上密密麻麻记着地层倾角、岩性描述,最后一页还画着油砂露头的素描图。而那个总跟在她身后的张广志,是在两公里外被找到的——年轻人保持着爬行的姿势,手指深深抠进冻土,身后拖着二十多米长的血迹。 第二年春天,三塘湖油田正式投产。第一口油井喷油那天,工人们把杨拯陆的野战记录本放在钻台上。阳光透过沾着油渍的纸张,在地面投下蜂窝状的影子。如今在西北大学地质系的陈列柜里,还放着那本被体温烘烤过的笔记,泛黄的纸页上,有几处圆形的淡褐色痕迹,老教授们说,那是钢笔水混着人血留下的。
1958年,爱国将领杨虎城的爱女杨拯陆在即将举行婚礼之际神秘失踪,数日后,搜救队
自由的吹海风
2025-04-20 00:59:33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