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一名年仅16岁的女卫生员亲自为黄继光整理遗体,让他干干净净地离开这个

品古观今呀 2025-04-24 10:37:11

1952年,一名年仅16岁的女卫生员亲自为黄继光整理遗体,让他干干净净地离开这个世界。可是,多年后,她却因为遗漏了一件事,而感到无比后悔......   参加抗美援朝的时候,王清珍只有16岁。在跟随部队进入朝鲜战争以前,王清珍从未想过战争会如此残酷。   在野战医院里,到处都是鲜血淋漓的伤员,这一幕幕惨状让王清珍吓得嚎啕大哭。   尽管在日复一日的包扎中,王清珍已经渐渐习惯了,可是在看到伤员的伤口后却还是忍不住落泪。   在王清珍入朝不久后,1952年10月,不甘心就此败落的美军向中国志愿军驻地发起了猛攻。   我军和联合国军在上甘岭遭遇后,双方便是“铆足了力气”来争夺这一战略要地的主导权。   我军集结了四万余人坚守北山阵地,而美军则投入六万兵力,各类火炮三百多门,坦克七十余辆。更是用出动的三千架次的飞机对我方阵地全方位覆盖式轰炸,直接把我方所处的山头阵地轰下了两米。   在美军一轮接着一轮的炮火轰炸之下,志愿军战士不得不到坑道中去躲避,于是美国军队趁机占领了许多重要的阵地。   等到炮火停住后,我军才能从坑道中出来,以无惧无畏的精神力量和不怕牺牲的勇气冲向美军占领的地方,重新夺回我们的军事阵地。   而黄继光所处的第2营便是真实地反映了战场的这个情况。在刚刚反攻了4号阵地,夺回了控制权后,领头的加强连连长发现全连已经没有多少人了。   但是战局已经到了最为紧急的时候,无论如何也要再拿下0号阵地,不然天亮后美军便会依托阵地的地形优势对我军造成更大的伤亡。   随着双方作战的持续进行,连长身边所有的战斗人员都英勇牺牲了,无法再组织一个战斗小组进行反攻。   正在连长进退两难之际,2营部通讯员黄继光和六连通讯员肖登良、黄三羊申请出战。于是,副营长张广生立即将三人编为一个新的战斗小组,并委任黄继光作为班长,实施炸毁敌军地堡的任务。   连长、副营长和指导员在后方为三人提供火力掩护,而黄继光等人也不负众望,一举便端掉了敌军的两个堡垒。但随着美军的反击,肖登良已经身负重伤,黄三羊更是壮烈牺牲,黄继光也在敌军的猛烈射击下不幸中弹。   但他并没有就此倒下,而是忍受着剧烈的生理疼痛,以强大的意志力匍匐前进,用自己的身体堵住了敌军暗堡的射击口,为战友们重新夺得0号阵地、获得胜利带来了“转机”。最终阵地被我军成功夺回,但黄继光同志的遗体却已经满是弹孔。   黄继光同志的遗体在战后被上级委派给医护员王清珍清理。   当看到黄继光的遗体后,王清珍不禁暗自垂泪。看到战友的遗体满是弹孔,全身上下都是黑色的炮灰和干涸的血液混杂在一起,着实令人不忍。   由于黄继光的遗体已经完全僵硬,王清珍只能将他的衣服剪开,用热水不断的捂着遗体来让它软化,黄继光在战场上高举的双臂才终于放了下来。   就这样经历了三天的艰难的清理工作,黄继光终于换上了崭新的军装,得到了他这个英雄应有的最后体面和尊敬。   许多年后,王清珍老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到了那次经历。尽管过了多年,她还是颇为感慨黄继光同志的英雄事迹。   也懊恼当时她本保留下来的黄继光牺牲时的血衣在后来的辗转作战中遗失了。   这唯一的遗憾,不仅是王清珍老人的,亦是我们的。因为那件血衣承载了一个光荣的英雄事迹和一个伟大的因保卫祖国而无惧无畏的精神

0 阅读:54
品古观今呀

品古观今呀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看历史与现实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