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朱德动用“特权”调用了一架直升机。随后,他赶紧写信向组织上检讨:“因

混沌于浮云 2025-04-24 18:20:09

1965年,朱德动用“特权”调用了一架直升机。随后,他赶紧写信向组织上检讨:“因为我女儿受伤非常严重,我想救她,为此我严重违反了纪律,请求组织上惩罚!” 朱德,1886年出生在四川仪陇一个穷得叮当响的佃农家。小时候家里穷到啥程度?茅草屋漏风漏雨,饭桌上经常只有野菜糊糊。他排行老大,从小就扛锄头下地,脚上泥巴没干过。但这家伙脑子活泛,村里私塾老师都说他字写得漂亮。后来,1905年他硬是步行几十里到成都,考进高等师范学堂,毕业后当体育老师,带着学生跑操。那年头国家乱糟糟,清廷腐败,外敌欺上门,他看不下去,1908年又跋山涉水到昆明,考进云南讲武堂,从此走上军旅路。 讲武堂毕业后,他加入同盟会,投身辛亥革命,后来在滇军从排长干到少将旅长,打过护国战争,枪林弹雨里闯出一片天。再后来当过云南警察厅长,但军阀混战让他烦透了,1921年干脆辞职,跑去德国留学。1922年在柏林加入共产党,次年又去苏联学军事。1927年,他回国参加南昌起义,1928年跟毛泽东在井冈山会师。从长征到抗日,再到解放战争,他一直是红军和八路军的大将。1955年,新中国授他元帅军衔,可他家里还是破桌烂椅,日子过得跟普通人没啥两样。 朱德这辈子,清廉是出了名的。他不拿额外工资,衣服补了又补,子女也没沾过他的光。这样一个人,怎么会在1965年为女儿破例呢?这事得从头说起。 1965年,朱德已经79岁,住在中南海,晚上还在批文件。那天夜里,一个电话打进来,说他女儿朱敏在山西武乡调研时坠崖,伤得特别重,当地医院没办法,得赶紧送北京抢救。朱敏是朱德的小女儿,当时在北京师范大学当老师,这次是去山西出差,没想到出了这档子事。电话里情况紧急,朱德一听就急了。 他这人一辈子讲纪律,从不搞特殊化,可这次是女儿命在旦夕,搁谁身上不慌?他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调一架直升机。直升机很快从山西把朱敏接回北京,送到医院紧急手术,总算保住了一条命。朱敏腿伤严重,差点截肢,好在手术成功,捡回一条命。 可这事没这么简单。直升机不是随便能调的,那年头物资紧缺,军队的飞机更不是想用就用。朱德心里清楚,自己这么干是违反纪律的。手术一结束,天还没亮,他就坐下来写检讨信。信里他说:“因为我女儿受伤非常严重,我想救她,为此我严重违反了纪律,请求组织上惩罚!”字里行间全是自责,连个推脱的借口都没找。这封信很快就送到中央,摊开了这件事的全貌。 检讨信送上去后,中央开了会讨论。有人觉得这是人命关天的事,情有可原;也有人说,纪律就是纪律,不能因为你是元帅就网开一面。最后组织定了调:救女是紧急情况,属于人道行为,不予处分,但得提醒他注意纪律。消息传回来,朱德没啥意见,低调接受了。 这事之后,他对自己要求更严了。平时出行能走路就不坐车,坐车也是普通车,衣服还是那身旧军装,连个新鞋都不舍得买。朱敏这边,手术后养了几个月,恢复得不错,后来回了北师大接着教书。她也没仗着老爸的名头,踏踏实实过日子,跟朱德一贯的家风一个样。 这事传出去,有人感慨朱德疼女儿,有人佩服他敢认错。毕竟,换成别人,可能早就找理由搪塞了。他这一检讨,不光没丢脸,反而让人觉得这老头有血有肉,更真实。 晚年朱德还是老样子,住中南海那间破屋子,家具简单得不行。他喜欢散散步,看看书,偶尔跟家人聊聊革命那会儿的事。1976年7月6日,他去世前还交代,把两万元存款交党费,死时家里连件值钱东西都没有。他的子女也没谁靠他谋私利,都老老实实工作,跟普通人没区别。 去世后,朱德骨灰安在八宝山,墓前就几棵松树,简简单单。他的故居保留下来,成了后人瞻仰的地方。这件事后人咋看?有人说他是真伟人,也有血性;有人说他太较真,纪律没那么死板。可不管咋说,他这辈子清廉奉公,没啥好挑的。 1965年这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朱德动用直升机,确实破了例,但他是真没办法,女儿命悬一线,谁能眼睁睁看着?可他事后检讨,又让人觉得这老头原则性真强。搁现在,有人可能会说:“不就救个女儿吗,至于这么上纲上线?”但那年代不一样,纪律是铁打的,尤其是他这种身份,更得带头守规矩。

0 阅读:132

猜你喜欢

混沌于浮云

混沌于浮云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