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11月13日,一女子走到孙传芳背后,朝着孙传芳后脑勺便是一枪,孙传芳立刻扑倒在地,女子又连补了两枪。孙传芳脑浆迸裂,鲜血流了一地,瞬间倒在血泊中。
伴随着现场的混乱与慌张,女子将提前写好的60多张《告国人书》四处散发。在宣传页上,她详细地说明了替父报仇的原因,以及孙传芳的罪恶行径。
孙传芳当时是直系军阀中的大佬,与张作霖、吴佩孚并称为“北洋三大军阀”,想要杀他真的是难上加难,但是这名女子却做到了。
在命案震惊了整个社会之后,这名女子将面对着怎样的结局……
这名女子叫做施剑翘,“翘首望明月,拔剑问青天”这是她一生的夙愿,终于,在她等了十年, 报了杀父之仇。
施剑翘,原名施谷兰。她的父亲施从滨15岁时投清廷吴长庆的北洋部队,后入袁世凯北洋新军,1909年授陆军少将加中将衔。
施谷兰虽然是个女孩,但是依然是父亲的掌上明珠,因此施谷兰从小就可以像男孩子们一样去读私塾。
作为军人的女儿,施谷兰从小就喜欢玩挥着马刀,上“战场”的游戏。但是父亲从来不制止她,而是宠溺的看着她玩。
施从滨对施谷兰的宠爱,让她觉得父亲是世界上最好的父亲,自己是最幸福的女儿。
然而,在施谷兰20岁那年,她的幸福生活戛然而止。
1925年的中国处于军阀混战时期,各系的军阀为了争夺地盘,扩大势力而大动干戈。1925年10月,孙传芳组织起浙、闽、苏、皖、赣五省联军,自称联帅,北上抗奉。
当时施从滨参加的就是这一场大战,在参加比次大战之前,他以年事已高为由不想参加战争,因为他是一名有情怀的正规军人。
但是张宗昌却没有同意他的请求,而是他一再坚持,并允诺只要拿下安徽,便任命施从滨为安徽都督,施从滨这才答应南下。
施从滨率兵赶赴安徽,与孙传芳的部队展开激战,孙传芳从三面插入,对施从滨形成了三面包围之势。
最终,施从滨等人成了俘虏。
孙传芳此时正在总司令部——一列火车上指挥作战,副官将施从滨被俘的消息告诉他时,说:“谢师长带话说希望优待施从滨。”
但是孙传芳并没有听进去,而是反手就把施从滨杀了,而是还把他的头颅割下来,高悬于蚌埠车站的站牌之上,同时曝尸三天三夜,并命人日夜轮班看守,不准施从滨的手下以及施从滨的家人来收尸。
施谷兰在家中听说了父亲惨遭杀害的消息,顿时悲痛欲绝,她强忍着悲痛,心里筹划着复仇之事,为了复仇,她把名字改为施剑翘。
起初,她把复仇的欲望寄托在堂兄施中诚身上,因为他从小受施从滨的帮助,施从滨被害后,施中诚曾经发誓一定要为伯父报仇。但是后来随着他的职务越来越高,他也越来越小心,为伯父报仇的事情就没了下文。
为此,施剑翘还给堂兄写信断绝关系。
后来,施剑翘又把希望寄托在丈夫施国宪身上,当时他向施剑翘求婚时,施剑翘唯一的条件就是婚后他能替父亲报仇。施国宪当下便赌咒发誓,将来一有机会便替她报仇。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丈夫也让她失望了。之后,她带着孩子离开丈夫去了天津,和母亲同住。
此时的施剑翘只能靠自己,她再也不会对任何人抱有幻想了。
回到天津的施剑翘,偶然听说自己的仇人孙传芳竟也因兵败下野,一直居住在天津租界内。
为了报仇,裹着小脚的施剑翘去医院做了脚趾拉伸手术,还到处搜集孙传芳的照片,以便把他的印象刻在脑海里。
有一次,施剑翘在人群里发现了孙传芳,但是当时人太多了,为了避免伤害无辜,她只好放弃。
时间来到1935年,此时离父亲去世已经十年了,施剑翘还没有替父报仇,她的内心无比焦灼。
这年九月十七,施剑翘去庙内祭祀父亲。没想到在这里,她却知道了孙传芳摇身一变,成了天津居士林的副林长。施剑翘打听到,这位孙传芳每周三、六都必到居士林听经。
于是施剑翘扮作虔诚的佛教徒,进居士林暂住,一边暗暗观察孙传芳的情况,一边为报仇做准备。
之后,施剑翘弟弟把母亲接到了南京,并提前给自己的两个儿子各留了一笔钱,还写好了遗嘱。
把家人安排妥当后,1935年11月13日,施剑翘穿着呢大衣,怀揣着手枪来到居士林。
那天,孙传芳坐在前面,施剑翘坐在后排,但是后排容易伤及无辜,于是她找个借口坐到了孙传芳的后面。就在众居士们都闭目诵经的时候,施剑翘打死了孙传芳,也就是文章开头的一幕。
孙传芳死后,施剑翘直接去警察局自首了。
但是在民众的极力要求下,国民政府免去了施剑翘的死罪,判处施剑翘十年有期徒刑。施剑翘不服,上诉至天津高等法院,二审改判七年。
施剑翘服刑一年后,1936年10月14日,国民政府在舆论的压力下,向全国发表公告赦免施剑翘。
之后,施剑翘积极投身到爱国事业中。在抗日战争中,她募集到的款项能购置3架飞机。解放后曾担任苏州妇女联合会的副主席。
施剑翘的一生是传奇的,为了复仇,她被堂兄骗,被丈夫骗,后来她觉醒了,她用一己之力实现了自己的复仇计划。
施剑翘的故事也说明了一个道理,靠谁都不如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