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八路军著名的战地摄影家沙飞在日本人驻扎过的村子里,发现了煮在锅里的两个孩子。这两个孩子一个是老乡的孩子,另一个则是沙飞好友、军区锄奸部部长余光文的孩子。 沙飞,原名司徒传,1912年出生在广东开平的一个普通人家。从小就喜欢摆弄艺术,后来迷上了摄影。1936年,他加入了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开始用相机记录那个乱糟糟的年代。抗战一打响,他没犹豫,直接投身八路军,成了华北战场上的一名战地摄影师。那时候,华北的村庄被日军扫荡得一片狼藉,沙飞扛着相机,跟部队钻进敌后,拍下了战士的血性,也拍下了百姓的苦难。 1938年冬天,沙飞跟着八路军来到一个被日军祸害过的村子。这次任务不简单,他还惦记着找失踪的好友余光文。余光文是军区锄奸部的部长,铁骨铮铮的抗日汉子,可惜在一场战斗中没了音讯。沙飞心里总觉得不安,想着能在这村里找到点线索。村子已经空了,房子塌了,田地荒了,空气里全是硝烟味。他走到一间破屋前,屋里传出点动静,推门一看,热气混着焦臭扑鼻而来。靠近一看,锅里煮着两个孩子的遗体,一个是村里老乡的孩子,另一个是余光文的女儿。这事儿狠狠给了沙飞一记重击,他认出余光文的孩子时,估计整个人都懵了。 那时候的日军在华北干了不少灭绝人性的事,烧杀抢掠不说,连小孩都不放过。这两个孩子被煮在锅里,成了日军暴行的铁证。沙飞当时的心情可想而知,愤怒、悲痛全涌上来,但他没让自己崩溃。作为摄影师,他知道自己得把这真相留下来。他掏出相机,手抖得厉害,还是对准锅里的孩子按下了快门。这张照片不只是记录了两个孩子的悲惨结局,更是把战争的残酷拍得明明白白。 照片传回根据地后,炸开了锅。战士们看了眼圈发红,百姓们气得直骂娘。后来,这张照片还传到了国外,成了控诉日军罪行的重磅证据。沙飞用镜头把这惨剧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让全世界都知道日本军国主义的嘴脸有多丑陋。这件事对他打击不小,但也更坚定了他用摄影抗战的决心。 沙飞的摄影生涯没就此停下。他接着跑遍了战场,拍下了不少经典作品。比如《白求恩在晋察冀》,白求恩大夫在破旧的手术台上救人,汗水挂在脸上,硬是把生的希望留给伤员。还有《八路军与百姓》,战士帮老乡挑水干活,笑得特别实在。这些照片不光是艺术品,更是抗战历史的活档案,透着人性的温暖和战士的硬气。 1942年,沙飞在河北平山县一间土屋里弄出了《晋察冀画报》。他自己排版印刷,油墨味儿满屋子飘。画报发下去,部队士气高涨,村民们也攒着劲儿传看。可惜,沙飞的身体扛不住了。常年在战场跑,风吹雨淋的,他落下了病根,脸色越来越差,晚上咳嗽声老是停不下来。 抗战胜利那年,沙飞住进了石家庄白求恩和平医院,得了肺结核。病房里就一张小铁床,他躺那儿听着窗外的风声,身体一天比一天弱。后来,精神也出了问题,有时会对着墙自言自语,手还比划着啥。1949年12月,他在病房里开了枪,杀了给他治病的日本医生津泽胜。这事儿闹得挺大,华北军区军法处查下来,以“目无法纪杀害人命”的罪名判了他死刑。 1950年3月4日早上,沙飞被带到执行场。他穿着薄军装,走得慢吞吞的,枪响后就倒在了地上,38岁就这么走了。他的死让老战友和摄影圈的人都觉得惋惜。1986年,北京军区法院给他平了反,恢复了军籍。他的作品也被收拾好展览,每次展出,大家看着那些照片,都能感觉到沙飞当年的胆识和心血。
1938年6月,国民党上将钱大钧,走进军统湖北站,当着一众人特务的面,拔枪击毙了
【1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