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曾昭燏请求司机带自己去灵谷寺,并要求司机在原地等她,殊不知,正是这一举动竟彻底改写了自己的一生…… 说起曾昭燏,可能很多人不太熟悉,但她在中国考古学和博物馆学界的地位,那真是杠杠的。她1909年出生在湖南湘乡,是晚清大人物曾国藩的曾孙女。小时候家里条件不错,她又天资聪颖,1929年考上了国立中央大学。1933年毕业后,她先在金陵大学附属中学当了段时间老师,但她志向可不止于此。1935年,她漂洋过海去了英国伦敦大学学考古,1937年拿下硕士学位,成了中国第一个在西方拿到考古学硕士的女人。1938年回国后,她直接投身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开始了她的考古人生。 曾昭燏在考古学上真不是盖的。她跑去云南大理县挖遗址,发现了“仓河文化”,这可是研究中国西南古代文化的一大宝藏。后来在四川彭山县,她又挖出了东汉时期的崖墓,写了好几篇重量级的考古报告,至今都是学术界的参考资料。除了挖遗址,她还在南京博物院干过副院长和院长,把保护文化遗产和搞博物馆事业当成自己的使命。她这辈子,真的是把青春和才华都献给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到了1964年,曾昭燏的人生却悄悄滑向了低谷。那时候,她因为精神忧郁症住在南京丁山疗养院休养。12月23日那天,她突然跟司机说要去灵谷寺散散心,还特意叮嘱司机在原地等着别走。她一个人走进了灵谷寺,爬上了寺里的北塔,然后从塔顶跳了下去,就这么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后来有人在她大衣口袋里找到一张字条,上面写着:“我的死与司机无关。”简简单单几个字,却让人心里沉甸甸的。 曾昭燏这一走,学术界和文化圈都炸开了锅。大家都觉得太可惜了,一个这么有才华的人,怎么就这么没了?她的离世,不光是她个人的悲剧,也让人看到了那个年代知识分子的苦闷。她走了,中国考古学界少了个顶尖人物,但她留下的东西一点没浪费。她挖出来的遗址、写的报告,后来者还在用,她的学术精神也一直流传着。只是,谁也没想到,她会用这么决绝的方式告别。 曾昭燏走了,但她的名字没被忘记。2009年,南京博物院还专门办了个活动,纪念她诞辰100周年。大家都说,她这辈子虽然短,可活得真值。她的故事激励着后来的学者,也让普通人感慨:一个女人,能在那个年代闯出这么大的名堂,太不容易了。她的才华和坚持,至今还在中国文化史上闪着光。
这是蒋中正带领国军众将领到灵谷寺。正值吃饭时间,蒋中正与众将领席地而坐吃饭。其他
【6评论】【1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