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广东一男子放弃中国国籍转头加入英国,在英国的他以捡垃圾为生,所有人对此不解,谁料,二十年后,秘密揭开,结果出乎意料,更让人震撼! 赵泰来,1954年出生在广东东莞一个书香门第。他的曾外祖父伍廷芳可是晚清和民国的大人物,当过外交总长,还做过代总理,家里收藏了不少宝贝。他的叔公赵聿修是香港元朗的富商,家族在香港和新加坡都有产业。赵泰来的父亲在虎门镇医院当医生,母亲在家操持家务,小日子过得挺安稳。可惜好景不长,1969年,父母在一场意外中去世,15岁的赵泰来瞬间成了孤儿。没钱没靠山,他只能辍学,靠街头打零工混口饭吃,日子苦得没法说。 就在他快撑不下去的时候,香港的姨妈郑月娥给他寄来一封信,说愿意收留他。赵泰来开始还不信,打电话确认后才敢动身。到了香港,郑月娥把他当亲儿子养,还送他去好学校读书。郑月娥在香港社交圈很有名,跟张大千、赵少昂这些艺术大师关系好。她发现赵泰来老盯着家里的古董看,就找来赵少昂教他文物鉴赏和绘画。赵泰来学得很认真,慢慢摸透了瓷器、字画的门道。1977年,郑月娥得了重病,临终前把一张手绘地图交给他,指向英国伦敦郊外的一座庄园。她说,那里藏着伍廷芳在战乱时保护的国宝,要他务必带回中国,还叮嘱他保密。这成了赵泰来后半生的使命。 1981年,赵泰来为了继承家族遗产,放弃中国国籍,加入英国国籍,来到伦敦郊外的庄园。庄园地窖里堆满了木箱,里面全是宝贝:唐三彩马、明代文徵明的字画、青铜器……看着这些,他既激动又犯愁。想把这么多文物运回中国,公开走程序肯定不行,英国政府一查就可能扣下。他得想个法子,既安全又低调。 赵泰来决定装成流浪汉,用捡垃圾的名义收集包装材料。白天,他在伦敦街头推着破推车,捡泡沫箱、气泡膜、木板,晚上回地窖打包文物。青铜器裹上泡沫,瓷器塞满颗粒,字画卷进纸筒,他干得小心翼翼。为了筹钱运文物,他卖掉了香港和英国的房子,用这笔钱租船,还通过岳父的公司伪装成艺术品交易,把文物一点点运回中国。他联系了国内的博物馆,分批捐了6万多件文物,总价值超8亿元。为了不露馅,他二十年都过得像隐形人,街头捡垃圾,地窖打包,没跟外人多说一句话。日子苦是真苦,但他说:“值了。” 到了2010年代,赵泰来的秘密才传开。他成功带回6万多件文物,包括汉代金缕玉衣、圆明园菊花石这些被八国联军抢走的国宝,总价值超8亿元。这些宝贝进了中国历史博物馆、广州艺术博物院、江苏盐城博物馆,有的博物馆还专门开了“赵泰来文物馆”。真相大白后,大家才知道,他捡垃圾不是落魄,而是为了护宝回家。媒体铺天盖地报道,网友感叹:“这才是真英雄!”他的故事上了央视《国宝档案》,成了爱国主义的活教材。 赵泰来晚年定居广州,日子过得简单。他常在番禺宝墨园当义工讲解员,那里展着他捐的上万件文物。游客问起,他总淡淡地说:“这些东西漂了太久,终于回家了。”2005年,他跟金庸、陈香梅一块儿拿了“世界杰出华人奖”,2008年又被评为“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十大年度杰出人物”,广州、番禺、盐城还给了他荣誉市民称号。他还常去学校讲课,鼓励年轻人爱护文化遗产。如今,他年纪大了,但还在为文化保护出力。那些文物静静躺在博物馆,诉说着历史,也刻着他二十年的默默付出。
1991年,广东一男子放弃中国国籍转头加入英国,在英国的他以捡垃圾为生,所有人对
瑶光映心曲
2025-04-27 19:47:4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