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闭门不出,光绪皇帝被软禁,六君子被押往菜市口,谭嗣同面色冷静,仰天大笑:

非正常历史研究室 2025-04-30 13:38:51

慈禧太后闭门不出,光绪皇帝被软禁,六君子被押往菜市口,谭嗣同面色冷静,仰天大笑:“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可真相并非课本里的那样简单。

他不是为皇帝殉道,而是要借这次机会掀翻整个清朝,他没信过保皇这套,他是来革命的。

谭嗣同出生在湖南浏阳,是个读书人家的儿子,年轻时,他对清朝这个满洲政权就没什么好感。

他不是喊几句反清口号那么简单,他是真的想把这个腐朽的帝国从根上拔掉。

他早年读过王夫之的书,像《读通鉴论》《船山遗书》这些,字字带火。

后来,他跟着欧阳中鹄学习,从中学到了“反清复明”的核心思想。

当时这些书在清朝眼里是禁书,但他不是藏着掖着看,而是做笔记、抄在手边。

1932年在他老家找到的私人笔记中写得明明白白,清朝是“膻种异类”,曾国藩、左宗棠被骂得狗血淋头,说他们“负天下大罪”。

他不是光说,他后来到了北京,参加维新运动,表面看着像是在搞改良,实际上暗地里另有打算。

他在时务学堂讲课,但他讲的不只是“变法图强”,而是把像《明夷待访录》《扬州十日记》这种赤裸裸写清朝罪行的书偷偷发给学生。

受他影响最大的是陈天华、邹容这帮年轻人,后来一个写了《猛回头》,一个写了《革命军》,个个成了推翻清朝的急先锋。

到了1898年,那是关键的一年,表面上是“百日维新”,其实谭嗣同在密谋政变。

他和光绪皇帝站在一起,但他不是真的指望皇帝能干成什么大事,他只是借用这个名义,在背后策动更大的动作。

他联系了袁世凯,希望袁能出兵围慈禧,把老佛爷软禁甚至处置。

这个计划被称为“围园杀后”,是在北京秘密酝酿的,谭嗣同就是核心策划人之一。

后来章士钊讲得很明白,说他“北上,意覆首都以号召天下”。

他不仅搞文人圈,还私下拉拢哥老会这些底层组织,打算文武并举,造清廷的反。

问题出在袁世凯身上,袁表面答应得好好的,转身就跑去荣禄那儿告了密。

9月4日,政变计划彻底泡汤,光绪被软禁,慈禧重新掌权,谭嗣同知道自己跑不掉,也没想跑。

他明明有机会走,康有为、梁启超他们都坐船去了日本,他却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他是真把自己当成火种,想用死激起天下人的觉醒。

临刑前,他的态度让人忘不了,他不是那种哭天抢地、畏死之人,他留了一首诗,“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可这句诗后来被康有为改了,他原来写的是“手掷欧刀仰天笑”,欧刀是当时西洋进口的短刀,带有明显的革命象征。

这句原诗后来在康党手里被悄悄动了手脚,目的就是把他塑造成一个温和的改良派,好掩盖他反清的本质。

真正看清这点的人不少,章士钊在多年后公开讲,“谭嗣同之死,非为变法,乃为革命。”李泽厚也说过,谭嗣同是中国近代激进主义和革命意识的转折人物。

他的思想不光写在《仁学》里,更体现在行动上,《仁学》这本书现存在湖南省图书馆,里面写着“谋反,公罪也”,这不是讲空话,是他真在动手搞革命。

他还写信给朋友毕永年,说自己计划组织“贵种遗种”,也就是招募清朝贵族后代到海外搞反清运动。

这不是写小说,这是1898年9月25日他临死前写的信,信现在也有存档。

黄兴也没把他当成什么保皇派,1912年在湖南同乡会的演讲上,黄兴说谭嗣同是“革命先驱”,和唐才常并列。

他们这些后来搞辛亥革命的,也把谭嗣同当榜样,他的死,等于是提前打响了反清的头一枪。虽然维新失败了,但火已经点起来了。

过去很多教科书把谭嗣同简单写成“维新派”“资产阶级改良家”,这说法太轻巧,也太不公平。

他在北京策划政变、联络地下会党、传发禁书、拒绝逃亡,这种种行为不是改良派会干的。

他不是想着修修补补,他是想一刀切,他和康有为本质就不是一路人,康是保皇,他是推皇。

光绪在狱中哭得稀里哗啦,慈禧重掌乾纲,朝廷风声鹤唳,但民间却开始有人悄悄传谭嗣同的故事。

他不是英雄那种耀武扬威的姿态,他是死得其所,死前留诗,死时无惧,他知道自己的死会让更多人醒来。

后来邹容写《革命军》,大段引用《仁学》里的话,说“天下为公,匹夫有责”,这都是谭嗣同的原话。

他的思想、他的血,最后都进了革命的土壤里。

有人说他太激进,有人说他太理想化,但他要的不是活得安稳,他是拿命堵未来。

他没等到大清完蛋,但他推了那一把,这个故事不应该被忘,也不该被改。

0 阅读:29
非正常历史研究室

非正常历史研究室

深入浅出,从另一个角度看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