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广西一6岁男孩父亲意外离世后,母亲选择抛弃他改嫁,原以为生活已经够苦

如梦菲记 2025-05-05 09:43:33

2006年,广西一6岁男孩父亲意外离世后,母亲选择抛弃他改嫁,原以为生活已经够苦了,男孩的爷爷奶奶也在一年后先后离世,他从此成了无家可归的孤儿,而在他14岁时,他收到500万善款,但仅过了半天就花了150万!这笔钱到底去哪了?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00年,广西西部一座偏远山村迎来了一个新生命,这个婴儿体重六斤,父亲没有什么文化,就随口给他取名“杨六斤”,这个名字简单、土气,却承载了一个家庭所有的希望。   六斤的童年短暂而珍贵,在他记忆里,那段时光虽然清苦,但有父母的呵护,也有爷爷奶奶的慈爱。   每天,家里人围坐在一起吃饭,即便桌上只有几碗青菜和玉米糊,也会觉得温暖,父亲靠打零工维持生计,母亲在家照看兄弟俩,一家人挤在土砖房里勉强过日子。   2006年,一切戛然而止,父亲突发疾病倒下了,家里没钱,四处筹不来医药费,他连医院的门都没进就撒手人寰。   年仅六岁的六斤并不完全懂“死亡”意味着什么,只知道母亲每天以泪洗面,奶奶靠在墙边叹息,饭菜的味道变得格外苦。   几个月后,一个夜晚悄无声息地改变了他的一生,母亲收拾了东西,带上了年幼的弟弟,踏出家门,没有告别。   第二天醒来时,六斤还以为她只是出门走亲戚,他坐在门槛上等,从清晨到黄昏,从第一天等到第七天,他终于明白,自己被留在了这个世界的某个角落,而母亲不会再回来了。   爷爷奶奶成了他唯一的依靠,他们老迈体弱,却倾尽所有照顾他,每次有鸡蛋,总会先煮一颗给六斤吃,每次做饭都先给他盛上一碗热腾腾的饭,但贫困与年岁的双重重担,终究让两位老人先后倒下。   爷爷上山砍柴摔断了腿,拖了几个月后离世,奶奶悲痛欲绝,没能扛过那个冬天,家里再没有炊烟,床铺空了,碗筷凉了,小小的六斤成了山村里最孤单的孩子。   他开始学着自己活下去,他去河边摸鱼、到山里挖野菜,摸索着哪种可以吃,哪种有毒,有时候连树皮也尝试过。   他用石块当砧板,树枝当筷子,风大时睡在漏风的房屋里,雨夜蜷缩在角落,邻居见他可怜,偶尔送来一碗饭或者几颗红薯,他总记得要帮人砍柴、看牛作为回报。   读书成了他唯一的盼头,学校离家很远,他每天清晨踏着露水走两个小时上学,鞋子破了补,衣服旧了洗,背包里除了几本课本,再无其他。   他几乎没有缺课,不管是否生病、不管肚子是否吃饱,因为他知道,如果要活出山村,靠的只能是知识。   他的堂哥杨取林是唯一的亲人,他年年给六斤寄来500元生活费,也曾把他接到自己简陋的家中,安排一间屋子让他安稳一些,生活依旧紧巴,六斤不抱怨,继续靠双手换来每一顿饭。   2014年,转机悄然降临,一档公益节目的拍摄团队来到村子里寻找素材,发现了这个坚强的孩子。   镜头记录下他干瘦的脸庞、磨破的手掌和用树枝夹着野菜吃饭的画面,节目播出后,感动无数观众,善款如雪片般涌来,短短几天内,他收到了超过五百万元的捐款。   这笔巨款对于一个连早餐都成问题的孩子来说,是天文数字,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捐款到账后的半天内,账户中便支出了150万元。   这一举动引发社会议论,不少人质疑这笔钱是否被亲属侵占,一些人打电话质问,一些媒体纷纷跟进调查。   面对这些喧嚣,真相很快被揭开,那150万元,被用来修建通往村里的道路,六斤坚持要把这笔钱投入到山村交通改善中,因为他太清楚,泥泞、陡峭、狭窄的山路意味着什么。   他不希望下一个像他一样的孩子,再因为去学校的路太远而放弃求学的机会,除此之外,他还拿出15万元,资助了那些同样困苦的山村儿童,希望他们能有一条比自己更平顺的求学路。   剩余的钱,则交由专业团队设立基金,专门用于他未来的学习与生活,确保资金使用安全、合理。   母亲的消息也在媒体帮助下传来,当六斤站在她面前,情绪复杂得无法言说,他看着她落泪,看着她解释这些年的无奈和困窘。   他低头沉默许久,眼泪终究没能克制住,但这次,他们没有再走到一块,他知道,有些失去是无法重来的。   之后,杨六斤改了名字,进入新学校,逐步淡出公众视野,他不再接受采访,不再公开露面,只在默默读书、生活。 那个曾在山里挖野菜的小男孩,曾被命运不断打压的孩子,用行动回应了这个世界的善意,500万元没让他忘本,150万元也不是冲动的挥霍,在他心里,那不是钱,是人心,是希望,是把自己从黑夜里拉出来的光,他选择把这份光留给更多人。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息来源:新京报——杨六斤事件:谁让悲喜剧变煽情戏

0 阅读:0
如梦菲记

如梦菲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