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国歌之父”田汉被永久开除党籍,在监狱中不幸去世,大家都说他是含冤而死,7年后他妻子才得知此事,也在这1年后随田汉而去。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68年,一个寒冷的冬天,田汉在沉默中告别了这个他曾无比热爱的世界,他死在监狱里,被定为“反动分子”并永久开除党籍,疾病折磨了他许久,最终夺去了他的生命。 没有追悼会,没有道别的话,他就这样悄无声息地走了,他的妻子安娥一直未能得到确切消息,直到七年后,才从一纸通知中确认了最不愿相信的事实,那一年,她心力交瘁,在悲痛中走完了人生最后的旅程。 在此之前,田汉的一生充满了光与火,他出生在湖南长沙的一个贫困家庭,自幼聪慧,酷爱文学与戏剧,少年时期便展现出惊人的艺术天赋。 1916年,他凭借舅舅的资助前往日本留学,初次接触西方戏剧,精神世界被彻底打开,他开始思考艺术与国家的关系,艺术不再只是审美的工具,而是可以唤醒沉睡民众的武器。 回国后,他没有走仕途的道路,而是选择深入现实生活,用戏剧针砭时弊,他创作了大量直指社会病灶的剧本,组织成立剧社,与同仁们一同奔走各地,演出呼唤觉醒的戏剧。 观众挤满剧场,掌声与质问齐飞,他的作品不哀怨、不妥协,满是对真理的呼喊与对黑暗的揭露,他成了那个年代最有锋芒的艺术家之一。 1935年,他为影片《风云儿女》创作歌词,与聂耳合作写下了《义勇军进行曲》,这首歌曲迅速在全国传唱开来,成为那个年代人民最强烈的精神号角。 在枪林弹雨中,这首歌给了无数人继续走下去的勇气,十多年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首歌曲被定为国歌,成为国家的象征,也让田汉赢得了“国歌之父”的称号。 新中国成立后,田汉被委以重任,积极参与文化政策的制定与推广,他希望为国家建立起一套既有民族精神又有现代气质的艺术体系。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化,他的经历也悄然转向,他曾经用文字批判旧世界,如今却在新的秩序中陷入沉默。 1966年,政治运动席卷全国,越来越多的文艺工作者被推上风口浪尖,田汉因过往的政治言论被定为“历史问题人物”。 一年后,他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被带走,关押在一间阴冷的牢房中,他被隔离审查,外界无法得知他的任何消息,他患有严重疾病,身形日渐消瘦,胸口剧痛如刀割,却没有接受有效治疗。 1968年,他在一次昏迷后被匆忙送医,不久便去世,病因在官方记录上语焉不详,他的名字随之从公众视野中被抹去。 在长达七年的时间里,他的妻子安娥一遍遍写信、打听,却始终没有回应,直到1975年,一纸决定书写明他被“永久开除党籍”,那一刻,她终于明白,田汉已经不在人世。 她没有哭闹,也没有声张,只是静静坐了一夜,她曾和田汉共度过抗战时期的艰苦岁月,曾在舞台幕后为他的每一部剧作奔走筹划,如今,她再也等不到那个一身墨香、眉眼温和的丈夫了。 1976年,安娥也走完了自己的旅程,人们说她是追随田汉而去的,他们之间没有大张旗鼓的表白,也没有任何浮华的传奇,只有相伴多年的沉默理解和共同理想,他们都曾热烈地活着,也都无声地离开。 十一年后,1979年,国家为田汉平反,他的名誉得以恢复,《义勇军进行曲》再次被全体国人肃然起敬地传唱。 可田汉本人早已尘归尘、土归土,没有人能够真正理解,在监狱中的那些日子,他经历了怎样的孤独与痛苦,人们只能在那些饱含热血的剧本和歌声中,重新追忆他的激情与信仰。 历史终将还原真相,但迟来的正义不能抚平心灵的创伤,田汉并未等到自己的清白,而那个为他守候多年、始终不弃的女人也未能亲口向他道别。 他们的生命最终被时代的风浪推向沉默,却也在另一种意义上,凝固成不朽,田汉不只是“国歌之父”,他是一段民族记忆的见证者,是用生命燃烧艺术与信念的真正战士。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息来源: 厦门市老干部局2009-04-28——田汉一波三折的爱情故事
喜讯!!!终于知道广东救人的蓝衣男子名字了!沈所镇干部钟威!现在全国的人民都
【2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