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北京一10岁的男孩放学回家时发现,母亲一直锁着的柜子竟然没关,男孩打

柳烟绕古堤 2025-05-15 14:10:26

1992年,北京一10岁的男孩放学回家时发现,母亲一直锁着的柜子竟然没关,男孩打开柜子,拿了5毛钱准备去买冰棍吃,岂料在钞票之下竟放着一封破旧的信封。当男孩好奇的打开信件时,信中的内容直接颠覆了他的想象! 信源:CCTV1等着我——《时隔37年与母相认哭成泪人,从此两家人一家亲》 10岁的祁国建像往常一样背着书包回家。那一天阳光很毒,蝉声聒噪,他刚考完试,心里想着奖励自己一根冰棍。可等他走进屋时,却意外发现母亲一直上锁的那个柜子竟然没关。 孩子的好奇心驱使着他靠近,他看见一叠钱压在柜角的布包上。他犹豫了一下,伸手拿了5毛钱——那时正好够买一根最爱的绿豆冰棍。 就在他拿钱的时候,一张泛黄的信封从钱堆里滑落了下来。 他捡起那封信,小心地拆开。那一刻,他再也没有心思去买冰棍。 信里写着:“你是我们含泪送走的孩子…………”孩子并不完全读得懂那些字句,但他明白了一件事——原来,自己不是祁家亲生的孩子。 那一夜,祁国建睡不着。他用稚嫩的语言,含着泪问祁母:“妈,我是不是你捡来的?” 祁母沉默了良久,坐在他床边,轻轻地叹了口气。 终于,她点了点头,眼角滑落泪水:“不是捡来的,是你亲生父母把你托人送到北京来,我们祁家没有孩子,就收养了你。从小就把你当亲儿子养。” 那一年,祁国建第一次明白,血缘和养育,有时是两回事。 祁家待他极好。他从未觉得自己与别人不同。可自从那封信被发现,祁国建心里便多了一份沉甸甸的牵挂。 他在心中反复问自己:“我的亲生父母在哪里?他们是不是还记得我?” 时间走得飞快。祁国建考上大学,毕业后进入一家工程公司做项目管理,事业稳定,家庭也逐步成型。但心中那份“根”的疑问,却始终没有被解开。 他偷偷去北京福利院查过档案,却一无所获。他曾几次通过旧信封上的地址寄信,但全都石沉大海。 一次偶然,他看到央视《等着我》的节目,一个与自己类似的男孩,找到了失散二十年的母亲。他突然燃起希望。 2017年春天,他鼓起勇气写下了自己的故事,寄给了《等着我》栏目组。 节目组很快联系上了他。在节目现场,他紧张地搓着手掌,眼中写满期待与忐忑。主持人念出他当年在信中看到的一段话:“我们希望你过得好,不求你回来,只求你平安幸福……” 现场一度沉默。随后,工作人员推开那扇熟悉的大门,一对满头白发、神情激动的老人站在门后。 “建儿!”那一声喊,带着哽咽,仿佛穿越了25年的风雨。 祁国建一愣,泪水一下涌了出来。他快步走上前,跪在地上:“爸,妈,我回来了……”、 原来,他的亲生父母是河北邢台人。上世纪80年代,家中连生三个孩子,生活困顿,最小的儿子在出生时体弱多病。 他们怕孩子活不下来,又没有能力照顾,万般无奈下,经人介绍,把年仅几个月大的他送到了北京一户无子的家庭——也就是祁家。 “我一辈子都活在悔恨中。”祁母(生母)在节目上泣不成声,“我们不是不爱你,是没有办法。” “我们也找过你,找过很多年。” 生父补充道,“但没有名字,没有地址,什么都没有。我们走遍北京的几个福利院都没有信息。” 此情此景,让无数观众动容。 节目后,祁国建带着妻子和孩子回了老家。他的哥哥姐姐站在村口迎接他,那一晚,全家围坐在炕上,久违的团圆饭上,有笑有泪。 回到北京后,他也抱着祁父祁母说:“你们永远是我爸妈,养我一口饭,比生我一身骨更重要。”

0 阅读:3
柳烟绕古堤

柳烟绕古堤

若果你也偏爱于文字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