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没有电的古代,古人们是怎么避暑的呢?
奇点儿科学
2024-08-28 18:47:06
古代的“空调房”
古代虽然没有制冰设备,但并不代表古人没有冰块可用。中国古代的官府在头年冬天大量贮藏天然冰雪放置于冰窖中,等到第二年夏天到来时,便从冰窖中取出冰块或者雪。这些冰可以放在特定容器里冰镇食物,达到消暑的目的。
早在三千年前的周代,就已经有了“冰箱”这么高端的储冰容器了。《周礼•天官•凌人》记载“祭祀供冰鉴(hàn)”,冰鉴就是古代的冰箱,是用青铜铸成的大型容器,分内外两层,两层之间的空隙放冰块,内层放美食美酒,盖上盖儿,随吃随取,是夏天消暑利器。
除了懂得如何存冰,聪明的古人还知道如何利用冷气消暑。比如,古代的“空调房”。最简单的方式是:将冰摆放在居室之中,冰雪在消融时不断散发凉气,其制冷效果丝毫不逊色于今天的空调,而且不消耗能源,不污染环境。
但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无论是制造冰窖藏冰,还是建造这种复杂的“空调房”都太过昂贵,但他们也有妙招消暑。在保存下来的明清古民居中,常能看到“空调井”,即在厅内或需要的房间挖一口深井,并在井口用带孔的盖子盖好,夏天便有冷气从下面出来。而且,除了可以给房间降温,还可作为地下“冰箱”,将食品放进井内保鲜、冷藏。
唐代的“冰淇淋”
炎热的夏日,除了“空调房”古人还有哪些消暑妙招呢?比如吃冷饮与清凉的食品消暑。
事实上,唐代开始出现了商业性的藏冰户——冰商。冬天,他们将冰藏于窖中,待到三伏天再取出贩卖。根据历史记载,唐代已有“冰淇淋”,而宋朝就有了冰镇饮料。唐代的“冰淇淋”名为“酥山”,“酥”类似今天的奶油。制作酥山要先将“酥”加热到近乎融化的状态,然后淋在盘子里如山峦一样的碎冰上,犹如雾绕雪山,再插上花朵等装饰品,最后端入冰窖冷藏,需要的时候再拿出来。唐代的酥山甜如蜜,透心凉。但这种甜蜜清凉的食品只有皇室贵族和富有的人才能享用。
到了宋代冷饮更加发达,而且走入了寻常百姓家。我们可以从《清明上河图》中发现,十二世纪的东京街头,有近20个在大伞下售卖冰镇“饮子”(饮品)的摊位。其中最为出名的冰镇“饮子”是中药紫苏熟水(熟水是沸腾以后的水),在宋代堪称冠军饮品。
古人认为,紫苏熟水不仅可以解暑发汗,还对肠胃很好。另外,还有“网红”冰品“冰雪冷元子”。“冰雪冷元子”由黄豆和砂糖制成,把黄豆炒熟,去壳,用砂糖或蜂蜜拌匀,加水团成小团子,最后浸到冰水里,就成了香甜可口的冰凉甜品。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