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银行出现之前,古人是怎么存钱的?
奇点儿科学
2024-10-15 13:13:36
在古代,存钱约等于藏钱。
当时,小偷也被称为梁上君子。为啥小偷爱上房梁呢?因为房梁上有钱呗。实际上,古代的普通人家并没有多少钱,就把少量的钱穿成串挂在房梁上,随用随取,根本用不着藏起来。
但对于一些有点钱但又不是那么有钱的人来说,他们通常会选择把钱放在一些容器里,如箧(箱子)、囊(袋子)、匮(柜子)等。是钱必遭贼惦记,如果钱太多了,家主就会觉得这么多钱放在家里的日常物件中过于显眼,会担心钱财的安全。
所以,富人想出了一些新的办法来保证财产的安全,比如挖钱窖。大多数时候,钱并不会被直接埋在坑里,而是先装入某种容器。除了坛坛罐罐之外,比较精巧的一般有两种——扑满和多层钱窖。
扑满相当于“存钱罐”,只能进不能出,最后要用钱的时候简单粗暴,直接砸烂。它可以被埋在钱窖里,也可以放在家里,全看主人心情。而多层钱窖是一种很巧妙的设计,财产的主人会先将装有大量钱财的坛子埋在最深处,接着用石板、砖块等铺一层隔层,然后再将相对少一些的钱放入下一个坛子,以此类推,你有多少钱,就盖多少层。
但如果钱窖被小偷发现,就会带来更大损失。所以如何巧妙地隐蔽钱窖,又是一个问题。为此,有的人会设计一些天然带有“生人勿近”属性的建筑,比如在钱窖上方修茅厕、建猪圈等。但这只能阻挡一些“有洁癖”的小偷,所以,为了进一步求得心安,有钱人将目光从地下转向了墙面。
参照《汉书》的记载,当年秦始皇焚书坑儒时,孔子后裔将古籍藏进孔子故居的墙壁夹层,这些珍贵的史料才得以逃过一劫。于是,有钱人受到了启发,也把钱藏进墙里,除非拆家,这些钱都不太可能被窃取。
不过,虽然大家藏钱的时候都恨不得长八百个心眼,但这并不代表每个人都有机会把自己藏的钱挖带走。在古代,由于频繁的战乱等因素,人们有可能会来不及将藏的钱带走。当然了,也可能纯粹是财产的主人记性不好,忘了自己还有个钱窖。
据说宋代时,洛阳地区有一家人搬入新家后,在地底下挖到巨额财产。随着同类事件的增多,当时的法律条款中甚至出现了“掘屋钱”这个词。也就是说,买房的人在支付房款时,还要再给卖方一笔钱,如果买房的人今后挖出意外财产,这笔钱就可以象征性地慰藉一下卖房人的心灵。
近年来,也经常出现老屋拆迁墙壁发现钱财的新闻。2014年,广东雷州一农村祖屋被台风吹倒,清理断壁残垣时在墙壁夹层里意外发现了29枚明末清初时期的银元,价值数百万人民币。2016年,山东一座老屋拆迁,墙壁夹层发现大量铜钱。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