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春秋 | 公元前705年 谋杀 公元前705年,是一个祸乱之年。在鲁国火烧咸丘之后不久,一场蓄谋已久的谋杀发生了。《春秋》记载:冬,曲沃伯诱晋小子侯,杀之。 首先,了解一下“伯”与“侯”。 春秋时代最常见的爵称是侯。主要是周初始封的周姓诸侯,如(燕)侯、鲁侯、康侯、邢侯、蔡侯、滕侯、虞侯、荀侯、曾侯等。称侯的异姓国君,除与周室关系非同寻常的姜齐以及取而代之的田齐外,大都是周初褒封的前代帝王之后,或者早已存在的"先封"之国,有铸、陈、纪等。齐桓公会盟诸侯一同尊周王以后,周王给予升爵一级的奖励,从侯爵升为公爵。并将女儿嫁给齐桓公,由同姓诸侯鲁公主婚。 春秋时期称伯的诸侯,多为文献记载较少的小国之君,有的是畿内封君,如荣伯、井伯、杜伯、单伯、散伯、徵伯、过伯、夷伯等。春秋时代明确称伯的国君,主要有郑伯和曹伯。周平王东迁时秦国护驾有功给予升爵一级的奖励,从子爵改成伯爵。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畿内封君”,意思是在诸侯国内由国君册封。曲沃伯就是属于畿内封君。但他这个伯并不是晋侯册封的,而是自己封的。 这本来就已经乱了礼数。但为什么别的诸侯国不借机出兵晋国呢?那是因为曲沃伯的实力其实比晋侯大多了。 对于分裂国家的曲沃伯,晋侯也是无能为力。晋国那时因为内耗,国小势微,只能忍气吞声。 可曲沃伯知道自己名不正言不顺,况且他的野心远不止于此。于是,就有了谋杀的念头。 所以,其次要注意的是“诱”字。曲沃伯拿什么来引诱晋侯呢? 历史没有明确的记载,但从各种野史来看,曲沃伯是邀请晋侯去和谈的。和谈的内容其中一项就是把晋侯的爹的尸骨迎回去。 原来,早在四前,晋小子侯的爹晋哀侯就被曲沃伯俘虏囚禁了。晋人立晋哀侯之子姬小子为君,曲沃伯于是就把晋哀侯杀了。 晋小子侯没有办法,只好接受曲沃伯的会谈要求,亲自到曲沃,准备迎回晋哀侯的尸骨。 他低估了人性的邪恶,不但没能迎回父亲的尸骨,还搭上了自己的性命。 后来周桓王派虢仲为晋小子侯的死去讨伐曲沃波,曲沃伯不敢僭越,但他转身就立晋哀侯的弟弟缗为晋侯,晋国开始被他掌控。 中国古代的分封制其实也是最早的分权制。几千年的历史告诉我们,无论三权分立也好,轮值做上卿也好,最后的结果就是国家分裂。中央集权才是最适合人类发展的。 #精读春秋# #历史智慧分享# #历史故事#
深耕春秋|公元前705年谋杀 公元前705年,是一个祸乱之年。在鲁国火烧
知行史看话
2024-10-24 02:10:4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