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春秋|公元前704年楚责黄国 公元前704年,熊通僭越称王,是为楚武

知行史看话 2025-03-24 09:59:07

深耕春秋 | 公元前704年 楚责黄国 公元前704年,熊通僭越称王,是为楚武王。为了彰显楚国的大国威严,熊通持续发动对外的兼并战争。 这一年的冬天降临得特别早。 当莲章在结霜的官道上疾驰的时候,远处隐隐能看到被烽火映红的天空。自从三个月前邲地之战惨败之后,楚国边境的狼烟就从未停止过。老将军斗祁临死之前紧紧抓着他的手,喃喃说道:“黄人背信弃义,必然会招致大祸……”此刻,那些话语正随着战马颠簸的节奏,在他胸腔里发出沉闷的回响。 “报——黄国闭关三日,拒不接纳!” 副将的声音惊破了晨雾。莲章勒住缰绳,望着雄伟的黄国城墙,青铜铸就的兽首门环在寒风中发出刺耳的哀鸣。他摘下挂满冰晶的兜鍪,露出左颊那道自幼就有的箭疤——那是他十二岁那年,母亲用身体为他挡住叛军射来的弩箭时留下的。 “传令三军,卸甲执礼。”莲章翻身下马,玄色锦袍扫过凝结着薄冰的青石板。在他身后,三百楚军将士悄无声息地列成方阵,铁胄上的霜花在朝阳下折射出寒光。 当黄国大殿的蟠龙柱香炉升起袅袅青烟的时候,莲章已经在大理石阶前跪了两个时辰。右侧廊柱传来细碎的脚步声,他不用抬头也知道,那是黄国的三大夫带着二十多个廷臣正朝这边走来。 “楚使为何擅闯王庭?”为首的佞臣尖着嗓子发问,腰间镶嵌的翡翠玉璜随着动作叮当作响。 莲章缓缓起身,拂去膝头的积雪:“昔日周公制礼,诸侯会盟‘不愆不忘,率由旧章’。今年春猎之时,我王亲眼看到黄国使者在齐鲁边境交接粮草,铁证如山……”他故意停顿,目光扫过殿内悬挂的九旒天子旗,“况且黄侯夫人乃是我楚室嫡女,去年寒冬腊月,她为保护百姓撤离被流矢穿心……” 大殿突然变得死寂。莲章摸了摸袖中的锦囊,里面藏着母亲临终前缝制的香囊。他还记得那个雪夜:母亲将怀中的婴孩塞进自己的臂弯,用身体为他挡住破窗而入的箭雨,最后的微笑消融在纷飞的雪花里。 “荒唐!”黄国太子昭猛然起身,腰间佩剑撞得玉鞘当当直响,“我黄国向来奉行睦邻之道,岂容你们污蔑!” 莲章迎着对方审视的目光,慢慢解开衣襟,露出内衬上暗绣的荆山纹样:“请看这道箭疤。”他伸手按在左颊,“十二年前,黄国骑兵冲破我边镇,那是黄侯夫人的娘家部队。她弥留之际还念叨着‘莫伤我儿’。” 殿内响起一阵接一阵的抽泣声。老丞相踉跄着扶住楹柱,手中的象牙笏板啪嗒一声落在地上。莲章接着说道:“去年秋祭,我王本想派使臣登门致歉,谁料黄国竟然把边关守将的头颅送到齐国!”他突然提高声音,“诸位可曾想过,若不是我楚军死守郢都,黄国此时恐怕早已被齐军踏为平地了!” 暮色渐浓之时,莲花池畔的铜漏滴完了最后一滴水。莲章望着庭院里摇曳的竹影,轻声对身旁的侍卫说:“把我的琴拿来。”当《幽兰》古调在夜空下奏响的时候,黄太子昭终于忍不住开口:“楚使可知,我黄国……” “知道。”莲章抚着琴弦,望着东南方天际的弦月,“你们黄国年年向齐国进献青铜器,却忘却了周天子赐予的胙土。昔日召公奭辅佐武王,”他突然用力拨弦,发出清越的颤音,“也是这般以琴为剑!” 东方破晓之时,黄昭带着三名重臣走向楚军营地。晨曦之中,莲章看到对方佩剑上的霜花正在融化。当黄昭将记载着两国贸易往来的竹简递到他手中时,远处山峦间传来悠长的号角声。 “从即日起,”黄昭的声音比往日低沉许多,“黄国愿与楚国共同修筑烽火台,每个季度互派质子。”他转头看向仍在琴案前调弦的莲章,“明日正午,我将在太庙为令尊举办超度法会。” 归途中,莲章解下锦囊中的香囊。晨风拂过,熟悉的艾草气息中夹杂着淡淡的松烟味道——那是黄国特有的制香工艺。他望着山脚下蜿蜒的界河,忽然想起儿时在母亲怀中听过的童谣:“荆山青,江水长,两国小儿戏田埂……” 🎈《左氏春秋》记载“夏,楚子合诸侯于沈鹿。黄、随不会,使薳章让黄。” 小国仅仅因为一次会晤没有到场就遭到大国的欺凌,其原因绝不仅仅是这一次的“失礼”。大国的野心才是小国命运多舛的根源。 🚫弱国无外交,自古以来便是如此!🚫

0 阅读:2
知行史看话

知行史看话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