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心建议:不要过度在意孩子的情绪!

畅畅谈育儿 2025-03-27 00:43:29
我发现在养育过程中,每一个急于安抚孩子的妈妈,背后都是出于爱的在乎。但也正是这份爱,让我们容易掉入一个过度在意孩子情绪的陷阱。 . 以至于明明觉得给孩子的爱已经够多了,但孩子却越来越脆弱,抗挫力越来越差,越来越容易情绪失控。 . 过度在意往往容易导致过度干预: 1、不允许孩子有负面情绪,孩子一有负面情绪马上前去救火。 比如孩子搭积木失败哭泣,立刻冲过去安慰孩子别哭,妈妈来帮你。 ⭕️结果:孩子学会了用情绪控制你,一遇到问题就哭着喊妈妈,抗挫力也越来越差。 心理学研究显示,过度干预孩子情绪的家长,其子女的抗挫力评分比同龄人低27%。 . 2、放大孩子的情绪 比如孩子因排队等候过久开始噘嘴不满,你担心孩子情绪爆发于是马上买吃的安抚他。 ⭕️结果:孩子觉得世界都是围着他转的,不开心了妈妈就有义务来取悦我。 . 3、觉得孩子有情绪是自己的责任 比如孩子因没选上班长一直闷闷不乐,妈妈一直却陷入自责,觉得是自己没帮到孩子。 ⭕️结果:孩子陷入共生幻想,一直像婴儿一样等待别人来满足情感需求。 . 很多妈妈说干预又不行,忽视又不行,都不知道如何育儿了。是的,这里边的度确实不好把握,因为孩子需要的是我们在这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 ✔️而抓住这个平衡点的关键是:“精准回应”。 . 过度干预的目标往往是为了消除孩子的情绪波动,而J准回应的目的是培养孩子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 . 过度干预的方式往往是立即安抚加上替孩子去做,而J准回应的方法是确认孩子的情绪并且引导孩子自己解诀问题。 . 过度干预孩子情绪会说:“别哭,不怕,妈妈来帮你。”. J准回应会这样说:“你想搭的塔倒了,很失望对吗?(确认情绪)妈妈小时候搭积木也常失败,但多试几次就能找到平衡点。(共情) . 过度干预的结果是孩子依赖外界来消除不适感,而J准回应是在给孩子提供合理的支持,让孩子慢慢学会自己应对负面情绪。 . 过度在意孩子情绪的背后,是我们对“失去掌控感”的恐惧。 社会规训让我们误以为‘孩子情绪稳定=育儿成功’。” 当孩子哭泣时,我们的大脑镜像神经元会G活‘同步痛苦’,所以,我们本能地想快速消除孩子的不适。 . 所以,这并非是我们的过错。只是需要我们保持觉察,学会在养育的过程中把握爱的平衡。

0 阅读:0
畅畅谈育儿

畅畅谈育儿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