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台积电张忠谋语出惊人:“如果美国想扼杀,中国真的毫无还手之力!”不仅如此,他还强调了自己的身份归属,称“自从我来到美国并于 1962 年入籍以来,我的身份一直是美国人,除此之外别无其他!” 1996年,张忠谋站在台积电的巅峰,成为全球半导体产业的传奇人物。 在台湾当时复杂的环境中,他凭借台积电,书写了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可这位曾经的“台湾科技英雄”如今却亲口宣布:“如果美国真想扼杀中国的半导体产业,中国真的毫无还手之力。” 这句话,就像一把锋利的刀,割裂了他与中国的联系,也撕开了他所谓“中立”立场的伪装。 张忠谋的身份转变,给了人们一记沉重的耳光。 作为一名在中国出生、成长的企业家,他在1962年选择加入美国国籍,这本身就注定了他与中国的割席断交。 而如今,他的言论更像是将这一割裂推向了极致,他不再装作“台湾人”或“全球化视野”的中立者,而是明确表示,他与美国的身份认同早已根深蒂固。 可正是这位自视为“美国人”的企业家,在全球半导体产业中拥有不可小觑的话语权,毫不犹豫地为美国的技术封锁辩护,否定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潜力。 在全球对中国科技创新充满敬畏的今天,张忠谋站在台积电的巨头位置上,却口口声声强调“中国无法反击美国的科技制裁”,这是何等冷漠的态度! 张忠谋曾自豪地为台积电带来全球领先的半导体技术,但他是否忘记,正是中国这些年不断加强的技术研发和产业积累,才给台积电提供了一个竞争的舞台。 而今天,他却站在美国的立场上,贬低中国的努力,放弃了对中国科技崛起的任何希望。 张忠谋自诩为“半导体界的巨擘”,可他的英雄梦想,却建立在美国利益之上。 他一方面推动台积电技术的全球化,另一方面却不断将自己的视野锁定在美国的需求与要求上。 在美国的支持下,台积电确实能够突破重重困难,但张忠谋是否曾停下来,想过这些年来中国在半导体领域的进步与突破? 从华为海思到中芯国际,中国的半导体产业已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过去几年,中国虽然面临着美国的技术封锁,但国内的企业在努力创新与自给自足的道路上从未停步。 而张忠谋,却在这条道路上按下了“暂停键”,他对中国半导体产业的悲观看法,正是对中国半导体公司奋力拼搏的最大讽刺。 中国从未放弃过对高端芯片技术的追求,尽管面临外部压力,但中国的科技公司仍在不断突破和创新。 而张忠谋的言论,仿佛是把这些努力视若无睹,甚至鼓吹中国半导体产业的“无力反击”。 在他眼中,科技产业不过是一场冷酷的博弈,而中国似乎永远只能扮演“追赶者”的角色。 正是中国日益强大的半导体实力,才让他开始感到不安,开始不停地为美国的技术封锁辩护。 中国并没有因为张忠谋的悲观看法而停滞不前,相反,全球范围内,中国的半导体行业正在蓬勃发展,国内的科技公司不断克服技术难关,迎接更加复杂的全球竞争。 张忠谋如果继续高高在上的站位,依然执迷于过去的“美国梦”,那么他将错过中国科技崛起的时代洪流。 今天的中国,早已不再是张忠谋心中那个“技术落后的国家”。 中国的科技力量,已经在全球科技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张忠谋再如何唱衰,也无法掩盖这一事实。 而他曾经为台积电创造的辉煌,终究无法掩盖他作为“美国人”的身份对中国的背弃。 作为曾经的“中国人”,张忠谋没有看到中国在半导体领域取得的实质性突破,反而用冷漠的眼光看待中国的努力,并为美国的技术封锁辩解。 他的态度,或许是对中国崛起最具象的否定。 中国半导体的崛起,不是依赖于任何一个人的恩赐,而是依靠无数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奋斗与坚持。 张忠谋能否看到这一切,已不再重要。 因为中国的科技崛起,早已不再需要他的认同与支持,真正的未来,属于那些为中国科技进步奋斗不息的人们。 信息来源:原文登载于中国网资讯2023年11月03日关于《台积电老板张忠谋口出狂言:中国绝不可能成为全球半导体霸主,我们控制了所有的渠道,如果我们想要扼住他的喉咙,他根本没有还手之力》的报道
中美芯片大战,日本人突然发现了一个重大的秘密!美国靠着尖端芯片死磕中国,而中国呢
【2评论】【1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