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80年代,南京军区司令向守志上将来到大别山某干休所视察,有老干部反映:“首

非正常历史研究室 2025-04-07 23:23:36

上世纪80年代,南京军区司令向守志上将来到大别山某干休所视察,有老干部反映:“首长,所里物质条件差,我们可以接受;但是服务态度不好,我们要提意见。”向司令生气地讲:“所长同志,你来这里当官老爷了?” 上世纪80年代,中国刚迈入改革开放的大门,军队也在摸索中前进。那时候,向守志上将刚接任南京军区司令员,肩上的担子不轻。他1917年出生在四川宣汉一个穷乡僻壤,从小吃过不少苦,后来投身革命,凭着胆识和实干一步步走到高位。1955年,他被授予少将军衔,1988年又晋升上将,军旅生涯堪称传奇。不过,他最让人记住的,不是这些头衔,而是他对基层的真心和对纪律的硬气。 1982年,向守志上任没多久,就开始跑基层。他不是那种坐办公室听汇报的领导,而是非要亲眼看看部队的实际情况。大别山那片干休所,就是他视察的一站。这地方偏得很,条件也差,住在那里的老干部大多是参加过革命的老兵,年纪大了,退下来后就在这里安度晚年。按理说,这些老同志为国家流过血流过汗,晚年生活怎么也得有点保障吧?可现实却打了折扣。 向守志到干休所那天,原本是想听听老干部们过得咋样,有啥困难好解决。结果座谈会上,一位老干部站出来,话说得直截了当:物质条件差点没啥,他们都能扛,可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实在让人窝火,摆架子、耍威风,跟对待下人似的。这话一出,向守志脸色就变了。他心里清楚,这些老干部不是无理取闹,他们的意见背后,肯定有真问题。 向守志当过兵,打过仗,知道基层的苦。他也明白,这些老干部不是图享受,而是要一份应得的尊重。他没含糊,马上让人查情况。结果一查,果然不出所料:干休所的管理乱七八糟,所长和一些工作人员压根没把服务老干部当回事,反而仗着职位作威作福。这让向守志彻底火了。他当即决定,把所长、副所长连同一帮不干事的人全撤了,换上一批靠谱的新团队。 这事处理得快准狠,没几天,干休所的面貌就变了样。新来的管理人员态度好,干活也实诚,老干部们的生活总算舒心了点。这消息传出去,部队上下都服气,说向司令不光有魄力,还真把老兵放在心上。这件事,后来成了他任上的一段佳话,也让大家看到他对不正之风的零容忍。 其实,向守志跑基层不是头一回了。就在那年,他还去过第12军,连着几天泡在连队里,问战士们吃得咋样,训练累不累。走的时候,他还特意交代秘书交伙食费,生怕占部队一点便宜。后来听说秘书忘了交,他硬是发了脾气,非让补上不可。这细节一传开,大家更觉得这位将军不简单,既硬气又有原则。 大别山干休所的事,虽然只是他履职中的一小段,却挺有意思。它让人看到,那时候的军队也不是铁板一块,有些地方官僚作风挺严重。可像向守志这样的领导在,就总能杀一杀歪风邪气。他的做法,不光是给老干部撑腰,也是在告诉所有人:军队的规矩不能丢,革命前辈的待遇不能马虎。 之后的日子,向守志继续在南京军区干得风风火火。他抓部队建设,推现代化改革,还老惦记着基层官兵的冷暖。1993年,他从司令员岗位退下来,晚年过得低调。2017年,他在南京去世,活了整整一百岁。走的时候,不少人惋惜,说这么一位硬骨头将军,真是军队的财富。

0 阅读:3
非正常历史研究室

非正常历史研究室

深入浅出,从另一个角度看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