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0月,刘峙在杜聿明离开后,想把宋希濂调来当副手。邱清泉骂道:“徐州的

国际大碗说 2025-04-09 19:48:25

1948年10月,刘峙在杜聿明离开后,想把宋希濂调来当副手。邱清泉骂道:“徐州的黄埔将领难道都是酒囊饭袋吗,就没有一个人比得上宋希濂?” 辽沈战役打响后,徐州 “剿总” 副司令兼前进指挥所主任杜聿明,被蒋介石带着,往返于北平、沈阳等地,当起了“救火队长”,并有了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冀热辽边区司令,显然,老蒋有让杜聿明取代东北“剿总”总司令卫立煌的打算,只是战局变化太快,这才作罢。 杜聿明的突然离去,使得徐州 “剿总”总司令刘峙方寸大乱,连基本的调兵遣将都不会了,不得不寻找新的副手。 反复考虑后,刘峙对办公室主任郭一予说:“杜光亭这一走,我琢磨着,宋荫国是最好不过的接替人选了。” 郭一予说:“宋荫国是华中剿总副司令,调到徐州当副司令,也算是顺理成章,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于是,刘峙给北平的老蒋,南京的“国防部长”何应钦、“参谋总长”顾祝同分别去电,推荐宋希濂。 消息传出后,第二兵团司令官邱清泉暴跳如雷,当着第五军军长熊笑三、74军军长邱维达等将领的面,骂道:“”刘总司令这是唱的哪出戏?难道咱们徐州的黄埔将领都是废物吗?非得从华中把宋希濂弄来。” 熊笑三说:“说起来,宋希濂当集团军总司令的时间,比杜主任(杜聿明)还要早。” 邱清泉说:“此一时彼一时,除了杜主任,谁也别想以剿总副总司令的身份,来对我指手画脚。” 宋希濂是在两个月前,才由新疆警备总司令调任华中“剿总”副总司令兼14兵团司令官,他在接到刘峙的邀请电话,内心并不情愿,因此并未回电。 刘峙见宋希濂没有答复,便让郭一予出面。郭一予以黄埔一期同学的身份,给宋希濂打去电话,先是叙旧一番,然后说:“荫国,你要是能来徐州,局势肯定能焕然一新,刘总司令和我都盼着你大展身手呢。” 宋希濂说:“去与不去,我也做不了主,最终还得校长决定。” 老蒋这边,重点关注着东北战局,在看了刘峙的电文后,当即批示,让宋希濂尽快交接手头事务,去徐州上任。 宋希濂召集亲信、幕僚商议,大家普遍都认为,徐州“剿总”的冯治安、刘汝明、李延年等几个副总司令,都有各自的绥靖区,这些人的地盘、部队,宋希濂去后,肯定是无法指挥的。隶属于徐州“剿总”总部直辖的四个机动兵团,如果宋希濂有把握指挥的动,就可以去徐州上任,若指挥不顺畅,那就还不如留在华中。 宋希濂说:“你们看,十三兵团司令官李弥,为人厚道,和他打交道相对容易些;可邱清泉的第二兵团,那可是徐州的王牌主力,邱清泉这人性格骄横跋扈,豫东之战的时候,连蒋校长的亲笔命令他都敢公然抗命不遵;至于十六兵团的孙元良,肯定不会买我的帐;第七兵团的话,黄百韬倒是向来服从。” 在场的人一听,四个兵团司令官中,有两个宋希濂都无法驾驭,便纷纷劝他不要去上任。 有人直言说:“你若去了,一旦吃了败仗,就会成为替罪羊。而根据现实情况,徐蚌的战局不甚乐观,不去趟这个浑水最好。 于是,宋希濂在10月26日,给老蒋、顾祝同分别去电,称:“职到鄂西后,对当地情况逐渐明晰,正全力进行规划与部署。且对徐州方面情形极为陌生,恐难胜任新职,恳请收回成命。” 第二天,老蒋回电宋希濂,措辞严厉,让他即刻前往徐州上任,不得有误。 宋希濂见状,不敢再行拒绝。可当10月31日,宋希濂从荆门前往沙市,打算先到北平面见老蒋,再赴徐州上任时,局势却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老蒋再次来电,宣布收回调任宋希濂为徐州 “剿总” 副司令的任命,让他继续留任原职务。 原来,国军在东北失败速度之快,出乎老蒋预料。彼时,锦州、长春等大城市都已解放,廖耀湘兵团也在辽西覆灭,蒋军在东北仅剩孤城沈阳,而丢失也是旦夕之间。 在这种情况下,杜聿明再留下就无必要。在老蒋心中,在徐州协助刘峙指挥,没有比杜聿明更为合适的了,之所以起用宋希濂,也是权宜之计。如今,杜聿明可以回徐州,宋希濂再去也就没有必要了。 此外,宋希濂是老蒋安插在华中,制衡白崇禧的重要棋子。 当时,华中“剿总”总司令白崇禧,既不愿去替代刘峙,指挥徐州作战,对老蒋调兵去中原战场的指令,也是阳奉阴违。 华中“蒋系”的主力有两支,黄维的十二兵团,宋希濂的十四兵团。十二兵团已接到赴徐州作战的命令,并转而隶属于南京“国防部”指挥,这样一来,留在华中牵制桂军及亲桂系的杂牌军,只有宋希濂的部队了。 老蒋是万不得已,也是不愿轻易调宋希濂离开的,因为若宋希濂走后,尚未组建完毕的十四兵团,极有可能被白崇禧借机吞并,这对老蒋在华中地区的军事布局和整个战局的掌控是极为不利的。 邱清泉这边,在得知宋希濂的任命取消,杜聿明要回来的消息后,高兴的对手下将领说:“杜主任要是回来,那么就有办法了。” 等杜聿明从北平乘飞机到南京参加军事会议时,淮海战役已打响,黄百韬兵团被解放军包围在碾庄。决战之际,老蒋连指挥作战的大将都未到位,如此行军布阵,焉能不败。

0 阅读:84
国际大碗说

国际大碗说

纵横国际间,探秘全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