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李德才拜会毛主席,他突然说道:主席,这些年你吃了不少好东西吧,都胖了

趣叭叭呀 2025-04-12 14:34:17

1958年,李德才拜会毛主席,他突然说道:主席,这些年你吃了不少好东西吧,都胖了。旁边的工作人员一听这话,汗都下来了。毛主席指着他的鼻子笑骂:你这个“土佬”,怎么还是个“直筒子”,什么时候能改改? 红军时期,有这样一位备受称赞的重机枪手。提起他的名字,许多人可能都会感到陌生,但如果说起他的绰号"土佬",那可就真是如雷贯耳了。 这位被称为"土佬"的战士名叫李德才,1904年出生在江西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 1930年代初期,李德才加入了红军队伍,成为一名普通的游击队员。那时候的他还没有军装,只有一把大刀,但这个朴实的农家子弟很快就在部队里展现出了不俗的军事才能。 1935年初,部队在吉安战役中取得胜利,缴获了大量的德式军装。作为一名新战士,李德才也领到了一套,但他却因为对军装不熟悉闹出了一个让人忍俊不禁的笑话。 当时的德式军装裤子一侧有纽扣开口,李德才看到这个开口,以为是方便上厕所用的。他想当然地把裤子反穿,开口朝后,这一身打扮引来了战友们的阵阵笑声。 黄公略师长检阅部队时发现了这个"不寻常"的现象。看着李德才那理直气壮解释的模样,黄公略笑着说了一句:"你这个土佬",从此这个朴实无华的绰号就一直伴随着他。 在红军部队里,李德才被分配到重机枪班。虽然当时部队里的重机枪都是从敌人那里缴获的老式水冷式武器,操作起来十分不便,但他却展现出了惊人的天赋。 通过刻苦钻研,李德才很快成为了连队里的第一个副射手。那个年代的水冷式重机枪存在诸多技术问题,能够熟练操作的战士寥寥无几,但李德才却能将其运用自如。 1935年5月,在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大渡河战役中,李德才充分展现了一个优秀机枪手的实力。当17勇士强渡大渡河时,正是他率领的机枪班提供了强有力的火力掩护,为整个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在这场战斗中,李德才带领机枪班战士以精准的火力压制,成功阻击了企图增援的敌军。他娴熟的射击技巧和临战经验,让总参谋长刘伯承也赞不绝口,称他为"一军团最优秀的机枪射手"。 战斗结束后,在安顺场的一次聚会上,刘伯承向毛主席介绍了这位"土佬"的事迹。正是在这次会面中,毛主席第一次见到了这位性格耿直的机枪手,也让"土佬"李德才的名字开始在红军将领中广为流传。 抗日战争爆发后,李德才在晋察冀边区指挥作战,率领的部队威名远扬。他所在的营队以作战勇猛著称,就连聂荣臻将军在下达重要任务时,都会特别点名要李德才的部队参与。 新中国成立后,李德才被任命为保定军分区司令员。在这个岗位上,他一如既往地保持着那份朴实和直率,从不在意个人得失。 作为一位军分区司令员,李德才始终把部队的实际需求放在第一位。他经常步行巡视军营,关注官兵们的日常生活,发现问题就立即着手解决。 在一次基层调研中,李德才发现部队缺少体育设施,官兵们没有合适的场地锻炼身体。 为了改善部队的训练条件,他决定建造一个篮球场。在1958年的中国,一个篮球场所需要的水泥,却是稀缺的战略物资。 面对困难,李德才展现出了他一贯的性格特点。他没有因为程序繁琐就放弃,而是直接决定去北京找最高领导解决问题。 1958年,李德才来到北京,直奔中南海而去。他认为见毛主席就像战争年代那样简单,却被中南海西门的警卫拦住了去路。 当工作人员告诉他需要提前和中央办公厅预约时,这位久经沙场的将军显得十分不解。在他看来,自己是找毛主席解决实际问题,哪里需要这么多道程序。 面对工作人员的坚持,李德才最终只能离开中南海大门。不过这位老革命很快就想出了新的办法,他借助了自己在延安时期积累的人脉关系。 当时,他认出了一位在中南海附近走过的领导子女,这名少年正是他在延安时负责家属队时照顾过的孩子。于是他立即写了一张便条,托这位少年转交给毛主席。 便条上的内容很简单:"我来北京了,想见主席,李德才"。 第二天下午,中央办公厅的工作人员就找到了李德才,邀请他进中南海。 在毛主席的办公室里,李德才一改往日的倔强脾气,恭敬地向毛主席敬礼。但很快,他就恢复了那种率真的本色。 面对许久未见的毛主席,李德才脱口而出的第一句话就是:"主席,这些年你吃了不少好东西吧,都这么胖了!" 毛主席却笑着指着他的鼻子说:"你这个'土佬',怎么还是个'直筒子',什么时候能改改?" 他向毛主席说明了部队建设篮球场需要水泥的情况。毛主席听完后表示,这种具体事务应该由相关部门负责,他会让周总理过问此事。 在谈话即将结束时,李德才直接向毛主席要起了纪念品,看中了毛主席桌上的一支钢笔。 毛主席不仅答应了他的请求,还特意赠送了一条皮带,并打趣道这是为了防止他再把裤子穿反。 回到保定后,李德才很快就收到了水泥。他不仅建起了军分区的篮球场,还将剩余的水泥捐给了当地学校,体现了一个革命军人的公心。

0 阅读:1020

猜你喜欢

趣叭叭呀

趣叭叭呀

趣叭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