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退居二线的许世友回到南京中山陵8号居住。在北京的时候,作为中央顾问委

混沌于浮云 2025-04-12 23:18:49

1980年,退居二线的许世友回到南京中山陵8号居住。在北京的时候,作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的许世友,国家按规定配发给他一辆高级奔驰汽车,但他从来不用,一直封存着。 许世友,这个名字在中国的历史书里绝对是个响当当的存在。1980年,他退居二线后,从北京搬到了南京中山陵8号,开始了晚年生活。按理说,他当过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给他的待遇一点不差,光是那辆高级奔驰汽车,就够很多人眼红了。可他愣是没碰过这车,一直让它在车库里睡大觉。这事儿听起来挺奇怪,但了解许世友的为人后,你就会觉得,这其实挺符合他的性格。 他出生在河南一个穷得叮当响的农民家庭,小时候连鞋都穿不上,光脚跑遍了山沟沟。后来投身革命,打仗那叫一个猛,从士兵一步步爬到上将,战功赫赫。但不管地位多高,他骨子里还是那个朴实的庄稼汉。到了晚年,他更像是想回到从前那种简单日子,不愿意被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绑住。所以,那辆奔驰对他来说,可能就是个摆设,没啥实际用处。 搬到南京后,许世友把中山陵8号变成了自己的“小农村”。他每天忙着种菜、养鸡、喂兔子,乐此不疲。种出来的菜自己吃,养的兔子还自封了个“兔司令”的称号。他不爱用现成的炊具,喜欢自己动手改造,家里人看着他用旧油罐做火锅,都觉得有点不可思议。可他却觉得,这种生活才有滋味,才像小时候的日子。甚至连膝盖的老毛病,他都不去医院,非要用自己做的热水袋捂着治,固执得让人没法劝。 这种生活方式,跟他之前的身份形成了巨大反差。你想想,一个共和国上将,住着国家分的房子,却天天戴草帽下地干活,这画面多带劲儿!可许世友就是这么个人,他不稀罕那些所谓的特权,也不觉得物质享受有多重要。他说过,打仗靠的是两条腿,种地也用不着汽车。这话听着糙,但理儿挺实在,透着他对生活的态度——简单点,踏实点,别整那些虚的。 家里人对他的选择也不是都理解,尤其是他儿子许光。有一次许光来看他,见他忙着自己做饭,忍不住问为啥不用炊事员。许世友笑呵呵地说,自己做才香,别人弄的没那味儿。这话听着挺接地气,但背后是他对独立生活的坚持。他不想依赖别人,哪怕年纪大了,也要自己动手。这种性格,可能跟他在战场上摸爬滚打的经历有关,习惯了靠自己解决问题。 许世友在南京的日子过得有条不紊。除了种地养兔子,他还惦记着老家的事儿。每次有河南老乡来看他,他都放下来活儿,跟人家聊上半天,问问家乡近况。听说山里的乡亲日子还不好过,他就皱着眉头琢磨能帮啥忙。有回跟县长聊天,得知县里连彩色电视都没几台,他二话不说把自己的一台大彩电送了过去,自己留着台黑白的接着用。县长推辞半天没用,他还开玩笑说:“我这黑白的够使了。”这台彩电后来进了县博物馆,成了个稀罕物件儿。 说到老家,许世友其实一直有个心愿没实现。他特别想回河南看看,可惜身体不好,加上各种事儿缠身,一直没成行。这成了他晚年的一大遗憾。1985年10月22日,他在南京去世,享年80岁。走的时候,他没留下啥值钱的东西,但留下了让人敬佩的故事。 许世友这一辈子,从穷小子到上将,再到晚年的“老农民”,活得挺有意思。他不爱显摆,也不稀罕别人眼里的“高级生活”。那辆封存的奔驰,就是他态度最好的证明。他用行动告诉大家,日子过得好不好,不看你有多少钱、开啥车,而是看你心里踏不踏实。这种想法,搁在现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挺值得琢磨的。 他晚年的生活方式,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懂。有人觉得他这是“装”,有人觉得他固执得过了头。但你要是了解他这一路的经历,就会明白,他不是装,也不是故意跟谁唱反调。他就是单纯地想过自己舒服的日子,不想被那些所谓的地位和特权绑住手脚。对他来说,种菜喂兔子,比坐奔驰兜风有意思多了。

0 阅读:8
混沌于浮云

混沌于浮云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