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春,吉林军区政委陈正人找到毛主席,请求借兵回乡为母报仇。毛主席听他讲“

青史如烟啊 2025-04-15 10:49:14

1949年春,吉林军区政委陈正人找到毛主席,请求借兵回乡为母报仇。毛主席听他讲“活阎王”三字时,眼中杀气外泄,随即批给他一个团。 1887年,肖圭如,后更名为肖家璧,出生于江西省遂川县大坑乡九田村,一个声名显赫的地主家族。肖家族依靠早年积累的家业和当地官员的密切往来,已在当地小有名气。 尽管家族有意让他通过高等教育改善前途,肖家璧的表现却始终未能达到期望。最终,家族放弃了将他送出本地的打算,决定让他回乡继承家业,成为一名与父辈相似的地主。 与此同时,中国社会动荡加剧,各地纷纷爆发革命活动。大坑乡成立了保卫团,名义上是保卫乡村,实际上则是反革命武装。肖家璧借助家族势力,迅速晋升为保卫团团长。在他的领导下,保卫团名存实亡,更像一支私人武装,他借助这支力量在乡中横行霸道,严重压迫乡民。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屠杀共产党人。遂川县随即设立“清党委员会”,肖家璧成为该委员会主席。他借此机会,加剧对共产党人的追捕和屠杀。 然而,正是在这种剧烈的政治动荡中,肖家璧的势力与前来井冈山领导革命的毛泽东所率领的队伍发生了冲突,引发了一系列激烈的交锋。 1927年的春秋之交,中国大地上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秋收起义。这场起义是由毛主席领导的,起点在湘赣边界。起义军人数众多,达到五千多人,主要由当地的工人和农民组成。他们的装备简陋,多数武器是传统的冷兵器,如大刀和长矛,以及数量有限的汉阳造步枪和少数手枪。 起义军面对的敌人是训练有素且装备精良的国民党军队。在一系列的激战后,起义军伤亡惨重,仅剩下七百多人。面对逆境,毛主席决定将残存的部队转移至地形复杂、林木茂密的井冈山,这里成了他们的新阵地。 井冈山位于遂川县附近,这里的地势为游击战提供了天然的优势。不幸的是,遂川县的地方势力头目肖家璧,被誉为“活阎罗”,正与国民党合作,猛烈追击共产党人。在1927年10月23日的夜晚,当毛主席的队伍在遂川县的大汾镇扎营时,肖家璧发动了突袭,尽管他的队伍人数不多,但地形熟悉和突袭的优势使得红军遭受了重大损失。第二天天亮后,毛主席整顿剩余的部队,急忙撤入井冈山。 井冈山后来成为了红军的重要根据地,也是肖家璧反复攻击的焦点。毛主席不仅在这里重新组织部队,还倡导了“打土豪,分田地”的政策,赢得了当地百姓的广泛支持。 在这一过程中,陈正人曾经成功俘获肖家璧并没收其财产分配给民众。然而,肖家璧在逃脱后报复心极强,残忍杀害了陈正人的母亲张龙秀。尽管陈正人急于报仇,但他意识到持久的斗争更为关键,因此暂时压下仇恨,继续领导红军与敌军作战。 1929年初,国民党军的围剿使毛主席不得不带领部队撤离井冈山,转战其他地区。肖家璧利用这一机会,对留在井冈山的红军伤员和平民进行了残酷的打击,其暴行令他声名狼藉,深受民众和红军的痛恨。在后来的20年中,肖家璧在遂川县一手遮天,但他对红军和无辜百姓的屠杀,最终使他背负了沉重的血债。 1949年春天,解放军在横渡长江的壮举之后,迅速攻克了南京,接着将解放的浪潮推至江西北部。8月2日,遂川县也迎来了解放军的部队。此时,肖家璧,一人物罪行累累,已深知自己难逃法网,于是早已逃离人烟,躲进了深山之中。 原计划逃往外地的肖家璧,在国民党垂死挣扎的政府诱以高官厚禄之后,决定留在遂川县继续对抗解放军。不久之后,毛主席得知肖家璧仍在遂川县搞反动活动,于是指派陈正人将军,特别命令第48军的425团进驻遂川,专门剿除肖家璧及其残余势力。 解放军经过严密的侦查和围剿,大部分土匪势力迅速被肃清,仅剩肖家璧带领的小股势力依旧藏匿于山林之中。为了彻底根除此患,425团团长王星汇聚情报,对肖家璧的行踪进行了精确分析,并着手利用群众的力量,贴出通告,激励民众举报肖家璧的行踪。 9月27日,一条来自湖坑地区的群众线索指出肖家璧的潜在藏身之处。王星立即组织侦察小组和主力部队对湖坑进行包围。湖坑地形复杂,林木茂密,是个理想的藏身之地。侦察队长钟海棠带队搜查,战士们在茂密的树林中展开了彻夜的搜索。 经过一夜紧张的搜寻,第二天清晨,当一名战士发现草丛中有可疑黑影移动时,他立刻喊声警告,并朝天鸣枪示警。众战士迅速集结,将黑影团团围住。在确认无路可逃后,该黑影终于停止了抵抗。 与照片比对后,此人正是肖家璧。他在长达一个多月的逃亡后终被抓捕,正逢新中国成立之际,他的落网为国庆添上了一笔。《江西日报》将此事件作为“献给中央人民政府的厚礼”进行报道,全国为之一振。 1949年10月1日后不久,肖家璧被公开审判。11月11日,遂川县河滩广场上聚集了超过四万名民众,见证了这场公审。肖家璧及其匪徒被一一审判,并当场执行了死刑。

0 阅读:107

猜你喜欢

青史如烟啊

青史如烟啊

青史如烟随风散,故纸堆里白首寻。我们的每天都是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