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毛主席和少奇同志的合影,看他俩的步调,极其一致。 毛泽东的热爱学习是人所共知的,他的书籍阅读量之大、涵盖范围之广,几乎无人能及。毛主席将读书视为终身的伴侣,他不仅自己醉心于书籍,还强调广大干部群众的学习重要性。 叶剑英对毛泽东的评价,“毛主席的一生,就是苦修、苦练、苦学、苦干”,深刻描绘了毛主席对知识追求的执着。即便在晚年视力受限,患有白内障时,毛泽东依然坚持听书,这种对学习的渴望几乎到了“上瘾”的程度。 与毛泽东类似,刘少奇也是一位酷爱读书的领导者。从小就培养了阅读的好习惯,刘少奇每天都沉浸在书本中,因此家人亲切地称他为“刘九书柜”。这个外号形象地反映了他书籍无处不在的生活状态。 刘少奇在莫斯科东方大学的留学期间,他的勤奋和专注也是众所周知的。萧劲光曾回忆刘少奇的日常,指出他几乎没有个人爱好,很少参与闲聊或无目的的闲逛。无论是在学习俄文、阅读《共产党宣言》还是深入思考中国革命的各种问题,刘少奇总是全神贯注。 刘少奇这种对学习的热情不仅让他在政治理论上有了深刻的洞察力,也使得毛泽东非常赞赏他,甚至在多个场合提到他是党内学习的典范。 毛泽东曾在与党内工作人员的交流中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他提到:“你们都要好好学习,不学习是不进步的。你们看看少奇同志,他就是你们学习的榜样。他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善于学习,所以看问题的角度和思维层次就不一样。” 据解放战争时期的传闻,毛泽东曾说过一句话:“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这句话在青年中传播广泛,激励了无数青年的学习热情。但具体这句话是在何时何地说的,即便是直接参与者也未能完全记清。 一位曾在毛泽东等中央领导身边工作过的韩桂馨回忆说,她确信这是毛泽东的言论。她回忆,在西柏坡的一次舞会上,她曾邀请刘少奇跳舞并提到了这句话。刘少奇听后,表现出愉快的笑容,并鼓励她:“你们年轻人要多学习,善于学习才能进步。”韩桂馨回应说:“我们要多向您学习,毛主席都说了,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这个轻松的对话显示了刘少奇对此评价的欣赏。 刘少奇的儿子刘源也曾被问及此事。尽管刘源表示自己也听说过这样的说法,并确信毛泽东确实这样表达过,但他也坦言无法确切回忆起这句话是在哪一次讲话中提出的,具体的上下文也不甚清楚。 这个轶事虽然在细节上留有未知,但它无疑展现了刘少奇在中国共产党内以学习为本的形象,以及他对年轻一代的深远影响。 毛泽东的确在多个场合提到过刘少奇的勤奋学习精神,鼓励大家向他学习。虽然具体最早提及这一点的时间已不可考,但毛主席的言论反映出他对学习重要性的极高重视。 对于毛主席的这番表扬,刘少奇本人的反应则是既谦虚又充满决心。他深知自己尽管努力学习,但与毛主席相比,无论在理论深度还是广度上都还有较大差距。因此,毛主席的赞扬虽然给予了他极高的肯定,刘少奇却没有因此感到自满。反而,他将这看作是激励自己继续前行的动力,深知学无止境,他必须继续努力。在与工作人员的交流中,刘少奇风趣地表达了自己的学习态度:“一天不用功,赶不上毛泽东。”尽管这一趣味回应的具体时间和场合无法详细考证,但它反映了刘少奇对持续学习重要性的深刻认识。
1965年,毛主席和少奇同志的合影,看他俩的步调,极其一致。 毛泽东的热爱学习是
趣叭叭呀
2025-04-15 11:12:58
0
阅读: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