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他开着卡车直冲冲地撞向周恩来,来不及闪躲的周恩来做了最坏的打算,就在这时神奇的事发生了。
1961年的中国,正值三年困难时期,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许多领域都在努力恢复,就在这个艰难的时期,一件令人震惊的事件差点就改变了中国的命运,那天,一辆快速行驶的卡车,突然违反交通规则,与周恩来总理乘坐的车辆相撞,总理的安全受到了严重威胁,情况万分危急。
那时,周恩来总理正忙碌地工作着,为即将到来的越南领导人范文同访问进行准备,卫士长成元功像往常一样,细心地提前安排好了一切,从毛巾、剃须刀等生活用品,到其他各项事宜都考虑周全,他看到总理办公桌上放着一份清楚的日程表,上面写着下午2:30前往钓鱼台。
一切都像往常一样有条不紊地进行,平静的表面下隐藏着逐渐靠近的危机,为了尽快赶到钓鱼台,总理决定走一条从中南海出发的最近路线,天上下着雨,路面有些湿滑,司机杨金明集中精神,谨慎地开着吉斯防弹车,车里,总理和平时一样坐在后排左边,成元功和秘书何树英也保持着警惕,可是,当车开到展览路南口附近时,突发情况出现了。
一辆大卡车突然失控,从工厂大门猛冲出来,而且还逆向行驶,直奔总理的车队,情况非常危急,杨金明立刻察觉到危险,大喊危险的同时,他紧急踩下刹车,用力按响喇叭,并且迅速向右转动方向盘,试图避开卡车,车厢内的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气氛变得无比紧张,成元功和何树英立刻用自己的身体保护总理,而总理也本能地抬起手臂,保护自己的头部。
情况紧急,杨金明迅速转动方向盘,险险地躲开了一根电线杆,他还没来得及喘口气,那辆卡车又调转方向,朝着他冲了过来杨金明果断地踩下油门,车子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最终脱离了危险。
这突然发生的意外事件,让在场所有人都怀疑这是一次有预谋的谋杀行动,从震惊中恢复过来后,杨金明立刻改变行车方向,前往钓鱼台,保证了接待外宾任务的顺利进行,事情结束后,周总理对杨金明的优秀表现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表扬,并且安排彻底调查清楚这件事的来龙去脉。
案件发生后,公安机关立刻展开了全面调查,然而调查结果却令人意想不到,造成事故的司机并不是预谋刺杀的凶手,而是一名普通的工厂维修工人,他平时喜欢利用工作便利,借用工厂的车辆练习开车,事发当天,他一时兴起,就把车开到了工厂外面,结果发生了这起严重的交通事故,当他得知自己差点撞到的是周总理,这位维修工顿时惊恐万分,浑身发抖,不知所措。
事情的来龙去脉都清楚了,周总理了解到这位工人确实违反了操作规程,尽管如此,总理并没有选择严厉的惩罚,而是先严肃地批评了他的违规行为,之后,他坚持“吸取过去的教训,避免将来犯同样的错误,既要处理问题也要挽救人”的方针,依据工厂的规章制度做了处理,并且保住了这位工人的工作,与此同时,周总理还指示工厂要加强安全生产教育,杜绝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这次意外虽让人捏一把汗,但最终平安无事,也引起了大家的认真思考,周总理在危急关头的冷静处理,司机杨金明在突发状况下的沉稳应对,都闪耀着人性的美好品质,总理最后的处理方法,更展现了他宽广的胸怀和一切为人民着想的高尚情操。
要是当时稍微出现一点偏差,历史进程会不会因此改变,我们应该从这次事件中学习什么,以便将来遇到类似危机时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行动,这次事件告诫我们,面对突发情况,保持冷静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