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殊,1911年出生于湖北黄冈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优渥的家庭环境为他提供了良好的教育,1925年,年轻的袁殊投身国民革命,成为一名热血青年,渴望为国家寻找出路。 然而,“四一二”事变的残酷现实,让他对国民党政府的信任产生了动摇,他开始对自己的选择动摇,对未来革命的方向感到不确定。 1929年,袁殊东渡日本留学,在异国他乡,他接触到了各种新思潮,特别是共产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为他打开了新的视野,也逐渐坚定了他的革命信仰。 1931年,在中共地下党员潘汉年的介绍下,袁殊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一选择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把他带进了一个充满未知和挑战的间谍世界。 1932年,经表兄贾伯涛引荐,袁殊加入了国民党中统,开始了他的双面间谍生涯,他假装成记者,在上海各处跑来跑去,收集情报,然后巧妙地传递给党组织,这是一个充满风险的游戏,稍有不慎就会万劫不复,但他却乐在其中,并展现出过人的天赋。 为了得到更多的情报,袁殊主动接近了日本驻上海领事馆的副领事岩井英一,他凭借流利的日语和丰富的知识,迅速赢得了岩井英一的信任,成为了他眼中不可多得的人才。 不仅如此,袁殊还加入了青帮,这个控制着上海滩地下世界的古老帮会,他游走于黑白两道之间,获取了大量有价值的情报,进一步扩大了自己的情报网络。 就这样,袁殊凭借着过人的胆识和智慧,成功地周旋于中统、日伪、青帮等多个势力之间,成为了一个拥有五重身份的超级间谍,每一步都如履薄冰,但他却总能化险为夷,这不仅需要非凡的勇气,更需要超乎常人的智慧。 1937年,“八一三”事变爆发,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袁殊毅然决然地站在了抗日救亡的第一线,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 他利用多重身份的掩护,深入敌后,获取了大量关键情报,为中国军队抗击日寇提供了有力支持,上海被占领后,袁殊加入了军统,成了戴笠手下的“少将”。 他多次深入虎穴,炸毁日军军火库,获取日军军事地图,为抗战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每次行动都有风险,但他从不害怕,因为他心里总想着要赢。 1939年,王天木叛变了,他是军统上海区的区长,结果袁殊的身份也被暴露了,他被李士群抓了,关在了有名的76号牢房。 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袁殊始终咬紧牙关,没有泄露任何党组织的秘密,在生死关头,他急中生智,搬出了岩井英一,正是这通电话,救了他一命,在岩井英一的庇护下,袁殊成功脱险,并加入了岩井公馆,继续他的情报工作。 在岩井公馆,袁殊利用“兴亚建国运动”为掩护,暗中保护中共驻沪电台,为延安传递了大量重要情报,他还为苏联红军提供了关于德军部署和战略意图的关键情报,为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抗战的烽火中,袁殊如同游走在刀尖上的舞者,每一次行动都充满了危险和挑战,但他一直记得自己的任务,用智慧和勇气书写了一段精彩的间谍故事。 1945年,抗战胜利,袁殊被授予“中将”军衔,然而,他没有被胜利的喜悦冲昏头脑,因为他知道中国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为了保护自己,也为了更好地为党工作,袁殊听从组织安排,改名“曾达斋”,淡出公众视野,回归平静的生活,他将自己所有的家产全部捐赠给中共上海地下党组织,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信仰。 他选择了一种不张扬的方式,继续为新中国的发展出力,袁殊的一生充满了传奇,同时也充满了默默的付出,他为了民族的自由和人民的幸福,隐姓埋名,历经艰险,用青春和热血书写了壮丽的英雄篇章。
1938年6月,国民党上将钱大钧,走进军统湖北站,当着一众人特务的面,拔枪击毙了
【1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