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坐稳皇位以后,回家探望父亲,没有想到父亲不仅不欢迎,反而一脸怒气的问刘邦:“你封了那么多人为王为侯,为什么不封你大哥的儿子,你是不是对他有意见。” 众所周知,封建时代向来是家天下,刘邦登上皇位之后封上了一大堆兄弟、堂兄弟之类的亲戚,给爵位给金银从不手软,可他为什么就偏偏漏掉了自己的侄子?两人之间有什么深仇大恨呢? 刘邦年轻的时候就是个街溜子,靠着家里的关系当了个小小的亭长之后,也不好好干活,整天召集一堆狐朋狗友到处鬼混,还动不动就带他们回家吃饭,这其中经常供饭的就有刘大嫂。 刘大嫂是个苦命的女人,刘大哥早早的就过世了,给她丢下了一堆儿女,她一个寡妇靠着整天拼死种地,再从公婆手里讨些粮食,才好不容易把日子过下去。可刘邦这群兄弟一上门,轻则要吃点家常小菜,重则要喝酒吃肉,她哪里供得起? 心里有了怨气,脸上就难免带出来一点,每当刘邦带兄弟上门蹭饭,刘大嫂就摆出一张冷脸,也不特意添饭,就让他们有啥吃啥。她本以为这样能让刘邦知难而退,谁知刘邦压根不在乎,还是隔三差五的上门。 久而久之,刘大嫂是彻底忍不了了,再让刘邦这么吃下去,她迟早要带儿女去喝西北风! 这天,刘邦再次带着一群兄弟们上门,进门就对刘大嫂喊道:“大嫂,我们今天兄弟都累了,您赶紧去熬点粥弄点菜的,兄弟们吃了也好再去做事!” 刘大嫂却冷笑一声:“老三哪,今年的年头不太好,我一个寡妇总共就收了那点儿粮食,刚够我们母子饿不死的,哪来的余粮给你和兄弟们做饭呢?” 刘邦一听就拉长脸,不过混迹江湖多年,他的脸皮早就比秦始皇修建的长城还要厚了,就算刘大嫂明摆着说不欢迎了,他也还是装作听不懂的样子:“哎呀,大嫂,我又不白吃你的,你现在赶紧去做饭,回头我给你送点粮食来,成了吧?” 刘大嫂太明白这个小叔子的德行了,他要是能还粮,太阳都能打西边儿出来!但话都说到这个地步了,她也不好再拒绝,只能满肚子怨气的冲进厨房。 此时厨房中正好炖着一锅粥,不过那是她和儿女一天的口粮,如果端出去给刘邦的话,她们今天吃啥呢?刘大嫂气的直发抖,脑中却突然闪过一条妙计:“没饭了,看你们怎么吃!” 于是乎,刘大嫂从锅台边抄起勺子,冲着锅沿就刮了起来,厨房里顿时传来刺耳 的声音,这意思很明显,我家已经没饭了,你们要吃上别家去吧! 刘邦那群兄弟也都不是不识趣的,一听这声音,赶紧就向刘邦告辞:“咱们下次再约,就不必为难大嫂了!”说着,一群人就作鸟兽散,刘邦在朋友面前丢了面子,气得脸色铁青,转头就摸进了厨房,看是不是真的没饭了。 结果自然不必多说,刘邦在厨房里发现了满满一锅粥,刘大嫂这哪是没饭,这分明就是刮羹赶人,不想让自己白吃白喝! 他气的跳脚大骂,从此对刘大嫂怀恨在心,刘大嫂本来也没把这事儿放到心上,岂料这个原本不成器的小叔子,竟然在中年之后飞黄腾达,最后当了皇帝了! 刘邦登基之后,刘大嫂是惶惶不可终日,生怕刘邦记仇,牵连她的儿女,可怕什么来什么,刘邦果然记恨着她当年刮羹的事,封赏亲戚朋友的时候,唯独把她生的大侄子给忘了。 刘大嫂一个女流之辈,哪里敢说如今九五至尊的刘邦什么,可看着别人都飞黄腾达,唯独自己的孩子啥都没得到,她心里也是难受,只能向公公刘太公哭诉:“陛下年轻的时候,我是做过些错事,但之前陛下上门,我也是好吃好喝招待的,难道就因为我后来的过错,陛下就牵连我的儿子吗?不看别的份上,看他死去的爹吧!” 刘太公自然是心疼大孙子的,在刘邦回家的时候,偷偷把他叫来数落了一顿,还软硬兼施,逼着他给大孙子一个爵位。 刘邦对大嫂那是怨气十足,但老父亲都出面了,他也不好再拒绝。不过左思右想,还是心里不痛快,于是就大笔一挥,给了大侄子一个“羹颉侯”。 这无疑是在嘲讽刘大嫂当年刮羹的事,刘大嫂自然脸色难看,不过刘邦好歹是给大侄子封了个侯了,她也不敢再说什么,只能捏着鼻子认下了这个可笑的封号,毕竟实惠才是最重要的嘛!
刘邦在芒砀山落草为寇的故事,若是你去仔细查一下地理资料,会觉得匪夷所思。芒砀山不
【8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