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陈桥兵变之后建立北宋,面对着怎么样的局势? 都说宋朝重文轻武,才让宋朝后

趣叭叭呀 2025-04-26 10:20:01

赵匡胤陈桥兵变之后建立北宋,面对着怎么样的局势?

都说宋朝重文轻武,才让宋朝后期一蹶不振。永远夺不回的燕云十六州,抹不掉的靖康之耻,都是宋朝一直为人诟病的地方。

宋朝这样的制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唐朝的藩镇割据,有了这样的前车之鉴,赵匡胤不愿意看到地方权利过大。武将的地位自然也不能过高,所以才有了杯酒释兵权,后面的皇帝有样学样,长此以往宋朝也就一直延续了下去。

但宋朝如此也不仅仅是因为唐朝的教训,赵匡胤自己也面对过类似的威胁。他是因为有了亲身感受,才更不愿意军权旁落。

宋朝是终结了唐朝的五代十国乱世,建立起了一个统一安定的政权。但只要是终结乱世,初期一定要面对很多问题。先不提当时赵匡胤建立宋朝要面对的外部问题,陈桥兵变以后,他的第一道难关就是内部的。

赵匡胤想当皇帝,和他一样地位的人不想当吗?赵匡胤当时的确是战功赫赫,声名远扬,但和他同时期战斗的李筠、李重进二人,不仅和他一样声名远播,甚至论起战功,两人还在赵匡胤之上。

这样就导致了,赵匡胤想要建立一个新的政权,第一个反对和不服气的就是李筠和李重进。这两个人的不服气给了赵匡胤很多压力,两个人一南一北,各自割据一方。像极了当初唐朝末期的藩镇割据,这让赵匡胤很头疼,但也不得不解决。

攘外必先安内,赵匡胤虽说在陈桥兵变以后建立起来了宋朝,但离真正统一其实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而这第一关自然是解决李筠、李重进两人。 好在赵匡胤本就是行伍出身,能走到如今这个地位自然也有他的过人之处。他带队亲征南北,在一年内成功解决了宋朝的内部叛乱。这样一来,除了稳定宋朝内部朝政,也是威胁外部,彰显宋朝国威。

宋朝并不是一建立就接手的一个大版图,它要面对的是五代十国的混乱后续。这个时期类似于春秋争霸,只不过宋朝继承的是后周的位置。周围也有类似于以前燕赵韩魏这样的诸侯国,时刻盯着宋朝。

例如宋朝南面有南唐、南汉等政权,北面还有北汉。宋朝作为一个刚建立的政权,周围是群狼环伺,稍有不慎就会倾覆。也正是因为这样,宋朝内部安定是赵匡胤第一考虑目标,否则先解决外面的问题,很容易让自己腹背受敌。

面对这样的一个烂摊子,赵匡胤除了继续征战也别无选择。不过好在周围的这些政权内部同样也存在很大问题,最值得说的就是南唐。南唐开国皇帝自称,它是唐朝的正宗延续。

可惜的是,传到李煜这一代李煜本人无法延续统治,面对来势汹汹的宋朝,最后也只能用自己的尊严换取百姓的和平。赵匡胤确实没有虐待他,但其实只要是称臣的赵匡胤都没有多加为难,毕竟宋朝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

其实大部分南面的政权自身就有很多问题,赵匡胤解决起来并不算难,南面称臣是很快的,难的是北面。

最要紧的就是一直和契丹勾结的北汉,契丹困扰宋朝多年,在宋朝初立就有这个问题。北汉一直仰仗着契丹支持,和宋朝对着干,北汉实力不弱,宋朝刚建立的时候也拿它没有办法。更何况契丹也建立起辽朝,宋朝生存环境可以说很艰难。

好在辽朝虽然建立起来,但是初立的朝代总是伴随诸多问题。当时辽朝自己的问题也挺多的,没空顾及宋朝,这也给了宋朝机会,北汉也没有了援助,宋朝趁势站稳了脚跟。

这些都只是宋朝在建立政权上大大小小关于战争的问题,还有更重要的民生问题。 到底是战乱时期,百姓生存都很难得到保证,政权初期是不可能向百姓过分征税的。这个时候更重要的是安抚民心,给百姓一个稳定的环境,帮助民生问题恢复。

等到宋朝稳定一点,赵匡胤不想让自己的后人再面临这些问题,杯酒释兵权就最好的解决了他的心头大患。慢慢的,这也变成了宋朝的一种传统,武将地位也在这样不成文的规定中越来越低。

不管怎么说,宋朝的确是建立了一个和平统一的朝代,给了百姓一个安居乐业的环境。对于百姓而言,这样就够了。

0 阅读:9

猜你喜欢

趣叭叭呀

趣叭叭呀

趣叭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