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中,115师在平原首次面临日军包围,陈光感到为难。突围时,部队物资挤在一起,陈光大怒:“该砸的砸,谁再拖沓,否则,别怪我不客气!”
1939年3月,陈光率领115师部分主力进入泰西,连战连捷,很快就发展出了一片根据地,山东的日军惊慌失措,决定趁着115师立足未稳之际,一举将其歼灭。5月,济南、泰安、宁阳等17个地方的日军一起出动,分九向着泰西进发,人数足足有8000余人,坦克、汽车一百余,大炮百余门,企图以铁壁合围之势把八路军困在其中。
日军声势浩大,各路侦察员立即往回送情报,各类消息堆在桌子上,陈光看着各类消息,紧皱眉头,日军这次进攻迅速猛烈,情况万分紧急,而罗荣桓又去了汶上,部队何去何从的担子,压在了陈光一人身上。
这是八路军第一次在平原地区受到敌人的大规模进攻,西南方向全是一望无际的平原,还有密密麻麻的水网,这样的地形,是陈光之前没有遇到的,此时根据地的人议论纷纷,有些沉不住气的人开始收拾行李,部队初来乍到,如果这次受到了重创,将极大的影响士气和老乡对部队的看法。
陈光紧密地思考着,这个时候,六支队的段君毅前来建议:“师长,不能犹豫了,必须立即转移,我们支队的战士多是本地人,熟悉地形,我们在前面开路,全部人往西南方向转移,你看如何?”
这个时候,陈光也来不及细想,当即同意,根据地顿时忙了起来,几个月下来积攒的物资堆积成山,几百匹骡马驮着物资集在一起,一团阴影仿佛当即笼罩在陈光心头,部队舍不得瓶瓶罐罐而在转移中遭受的损失历历在目。
看到这一幕,他不由得大怒:“部队立即出发,东西该砸的砸,该埋的埋,谁再拖沓,我就不客气了!”凌晨时分,以六支队为向导,686团和津浦支队在后,部队开始转移。
部队刚刚走出肥南山地,陈光一看地形,忧心忡忡,全是一马平川的地形,他当即打开地图,在平原上作战,日军火力猛,对部队不利,加之水网密布,行动更加困难,他大声下令:“停止前进,向北朝着大峰山转移!”
此时走在前面的六支队没来得及接到命令,仍然按照原计划行军,结果却安然地跳出了日军的包围圈,反而是向北的部队,还没到大峰山,日军先头部队就追上了后面的686团,双方激战,向北已然不可能,陈光果断下令,全部退守陆房。
陆房是一个位于盆地之中,周围被低山围绕,纵横不过10公里。此时日军已经匆匆包围了陆房,双方指挥所距离不过十公里,陈光决定抓住日军不擅长山地战的缺点,以我之长,攻其之短,撕开一个口子,而后突围。
由于兵力有限,陈光采取多屯少摆的战术,宽正面,多点防御,以小兵力的多部署的方式,让部队依托山岗构成阵地据守,然后再派出一支机动兵力,对日军进行反突击,机动防御和阵地防御结合,两点成固,等待机会寻找缝隙突围。
686团负责防守西面南面的制高点,拂晓,随着三颗闪亮的信号弹,陆房周边炮声一片,炮声停止后,日军开始进攻,首当其冲的是2营2连的阵地,连长龚玉烈一看,黑压压的敌人蜂拥而来,他让大家沉住气,等日军靠近,他抬手对着当头的指挥就是一枪,而后雨点般的子弹扑向日军。打得日军接连三次进攻,都没前进半步。
团长张仁初通过望远镜看着,拍手叫好,这个时候,陈光打来了电话,原来,日军的炮火太猛了,部队有些集中,损失难免过大,他让张仁初要主动,要把阵地的部队,不断的化成小部队反击,这样才能化被动为主动。
日军的进攻接连受挫之后,他们改变了战术,由轮番进攻转为集中冲锋,他们将所有大炮聚集起来,向山头的阵地猛轰,好在陈光提醒及时,阵地上防守的大部分战士都撤了下去,化成战斗小组,主动靠近敌人,寻找战机。
即使这样,部队依然架不住日军的持续猛烈进攻,中午时分,日军冲上了2营的阵地,2连长龚玉烈大手一挥,带着战士们和日军拼起了白刃。双方连续争夺了不下十次,战斗到最激烈的时候,通信员送来了陈光的亲笔信,上面只有短短的几句话:命令你部,不惜一切代价,坚守阵地。战士们知道,此时已经是非常危急的时刻,反击得更加奋勇。
下午三点,陈光让骑兵连剑走偏锋,绕到陆房东北的安临,奇袭了敌人的弹药库,日军的进攻这才减缓一些。没想到,一个坏消息传来,日军一个中队从各阵地的结合部,突破了防线,一路长驱直入,冲进了陆房村附近。
师部危在旦夕,陈光闻讯,当机立断,提起驳壳枪,带着身边的一个排,亲自迎敌,战士们面对人数多于自身几倍的日军毫无惧色,一路猛打猛冲,冲散日军队形后,护着陈光等人冲出了陆房村。张仁初得知后,立即派出一支突击队进行夹攻,这才把日军给全部击退。
黄昏之后,枪声渐渐停息,天慢慢地黑了下来,部队决定分散突围,由骑兵连向东进行佯攻,吸引日军火力,686团则向西突围,其他部队人员向东南方向和南边突围。经过一夜的急走,各部队先后跳出了包围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