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6年,驸马梅殷在上朝途中,被人推下桥后溺水身亡。悲痛欲绝的宁国公主跑进宫中

麻麻赖赖 2025-04-26 14:58:44

1406年,驸马梅殷在上朝途中,被人推下桥后溺水身亡。悲痛欲绝的宁国公主跑进宫中,拉住永乐帝朱棣大吵大闹:“人是你杀得对不对,我跟你没完!” 建文四年,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历时三年最终攻入南京城。这场政变让朱棣成功登上皇位,但也给他带来了一个巨大的难题。 对于一个通过政变上位的新君主来说,如何平衡新老势力,如何安抚建文旧臣成了首要任务。建文朝廷的大臣们不仅在朝中根基深厚,更重要的是他们代表着大明王朝的正统。 登基之初,朱棣采取了怀柔政策。他对那些在靖难之役中反对他的大臣们,表现出了极大的宽容。 然而这种宽容政策并没有持续太久。随着统治地位的逐步稳固,朱棣对建文旧臣的态度开始出现明显变化。 从永乐元年开始,朱棣开始区别对待建文旧臣。那些愿意表态支持他的官员,不仅保住了性命,还能继续在朝中任职。 相反,那些依然对建文帝保持忠诚,或是对朱棣的统治表示不满的官员,结局往往十分凄惨。有的被贬官外放,有的被监禁,更有甚者直接丢掉性命。 这种区别对待的政策在徐辉祖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徐辉祖是开国功臣徐达之子,在靖难之役中曾多次率军对抗朱棣。 朱棣登基后,徐辉祖选择了沉默。面对朱棣的多次招抚,他既不表态支持,也不公开反对。 正是这种明智的处世态度,让徐辉祖得以善终。不仅如此,他的儿子徐钦在其死后还获准继承了魏国公的爵位。 朱棣对待建文旧臣的态度转变,实际上反映了他统治基础的逐步稳固。在位初期,他需要这些旧臣的支持来维护统治的合法性。 待到根基稳固,朱棣就开始清除那些对他不满的旧臣。这种政治清洗并非大规模进行,而是采取了逐个击破的方式。 有的官员被以贪污受贿的罪名下狱,有的则像梅殷一样,看似意外身亡。这种方式既达到了清除异己的目的,又不会引起朝中太大的动荡。 梅殷在明朝建文年间的政治地位可谓显赫。作为朱元璋最宠爱的女婿,他不仅是宁国公主的丈夫,更是开国皇帝临终前指定的辅政大臣。 这样的身份本该让梅殷在朱棣登基后获得优待。但他在靖难之役中的表现,成为了日后悲剧的导火索。 靖难之役爆发时,梅殷统领着淮安的四十万大军。这支军队虽然大多是仓促招募的民兵,但仍是一支不可小觑的力量。 朱棣为了笼络这位皇亲国戚,曾多次派使者前往劝降。然而梅殷不仅拒绝投降,还羞辱了朱棣的使者。 他将使者的耳鼻割下,只留下嘴巴,让其回去向朱棣传达"君臣大义"。这种做法彻底激怒了朱棣。 最终,梅殷是在宁国公主被以子女性命相威胁的情况下,才不得不向朱棣投降。但即便归降,他对朱棣的态度始终冷淡。 在朱棣初登大宝时,梅殷就公开表现出不满。当朱棣亲自出迎,称赞他"劳苦"时,梅殷当场回怼说"劳而无功"。 这种公开的对抗态度引起了朱棣的警惕。随后几年,朱棣派遣锦衣卫暗中监视梅殷的一举一动。 梅殷似乎并未意识到自己的处境已经十分危险。他不仅没有收敛,反而更加频繁地表达对朱棣统治的不满。 朱棣最终决定除掉这个不安分的驸马。但考虑到梅殷的特殊身份,他没有像对付其他建文旧臣那样直接下手。 永乐三年,梅殷照常上朝。在经过笪桥时,前军都督佥事谭深和锦衣卫指挥赵曦突然将他推下桥。 这起"意外事件"被巧妙地伪装成了仇家寻仇。朱棣甚至还下令处死了谭深和赵曦,以此表明自己与此事无关。 梅殷之死看似偶然,实则是朱棣清除异己行动中的一环。作为一个通过政变上位的皇帝,他无法容忍身边有人时刻提醒着自己的"非正统"。 在靖难之役爆发时,宁国公主就站在了兄长朱棣的对立面。当朱棣请求她写信劝降梅殷时,她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这种拒绝让宁国公主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朱棣以她两个儿子的安危作为要挟,逼迫她给梅殷写信。 宁国公主被迫写下了"血书",劝说丈夫投降。这封信最终让梅殷放下了抵抗。 从那时起,宁国公主与朱棣之间的兄妹情谊就彻底破裂。在朝堂上,梅殷多次与朱棣发生冲突,而宁国公主则选择了沉默。 直到永乐三年冬天,梅殷在笪桥落水身亡的消息传来。悲痛欲绝的宁国公主立即冲进宫中,当面质问朱棣。 她不顾皇家礼仪,直接指责朱棣是杀害梅殷的凶手。面对妹妹的指控,朱棣只能以"仇家所为"来搪塞。 为了平息宁国公主的怒火,朱棣将谭深和赵曦处死。但这种做法并未能消除兄妹之间的隔阂。 朱棣明白,他必须在政治层面给予宁国公主一些补偿。于是,梅殷的三个儿子都获得了朝廷的官职。 梅顺昌被任命为中府都督同知,梅永贞出任孝陵卫指挥使,最小的梅景福则担任了旗手卫指挥使。 更重要的是,朱棣允许梅殷的嫡长子梅顺昌继承父亲的武阶。

0 阅读:462

猜你喜欢

麻麻赖赖

麻麻赖赖

麻麻赖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