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6年,张大千遇到土匪打劫,被逼无奈之下他只得给家人写信要赎金,却不料在看到他写的信后,土匪老大大手一挥表示,钱不要了,只要张大千这个人。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1983年4月2日,一代国画大师张大千在台北与世长辞,享年84岁。这位被誉为"东方之笔"的艺术巨匠,一生跌宕起伏,创作了无数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杰作。然而,在他辉煌的艺术生涯背后,鲜为人知的是那段发生在少年时期的"匪窝百日"奇遇,这段经历与他后来剃发为僧的一百天,被人们称为张大千少年生活的"双百"。 那是在1899年的四川内江,张大千出生在一个典型的书香门第。家中长辈皆能舞文弄墨,尤其是他的母亲曾氏,特别擅长绘制民间剪纸花卉。在这样浓厚的艺术氛围熏陶下,小大千自然而然地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16年的一天,17岁的张大千正在重庆求精中学读书,学校刚好放暑假。他与几位同学结伴踏上了回家的路途。平日里他们习惯走水路,但这次却偏偏选择了不太安全的旱路。"老师说最近旱路不安全,你说我们要不要改走水路啊!"路上一位胆小的同学忐忑地提出建议。"你怕什么,咱们这么多人呢,况且咱们没有一分钱,除了张老六丢了一根皮带,之前遇到的几次土匪不是很快就把我们放了吗?"另一个同学毫不在意地回答。 当他们路过邮亭铺时,当地人警告他们夜里可能有土匪出没,建议他们不要在此留宿。但是年轻气盛的少年们并未将警告放在心上,仍坚持在教堂后院的围墙下过夜。不幸的是,半夜里枪声四起,众人慌忙四散逃命。在混乱中,张大千头部被击中,伤口流血,随后摔倒被土匪捉住。 当他清醒过来时,发现自己与一群陌生人一起被绑着,而他的弟弟张君授和其他同学都不在身边。土匪头子审问了他的身份后,命令他写信回家索要赎金。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张大千将赎金金额压到了3000元。 就在他精心撰写完毕,将信交给土匪时,发生了意想不到的转折——土匪头子看着信纸,眼睛一亮:"没想到你小子字写这么漂亮!正好我们是一群睁眼瞎,信都不会写,这没有个识字的不行,你留下当师爷吧!" 从龙井口的土匪窝被转移后,张大千又落入了老康的手中。这位土匪头子同样看中了张大千的才学,让他担任"黑笔师爷",负责写勒索信和记账。在土匪窝中,张大千虽然身份特殊,却始终处于严密监视之下,找不到机会逃走。 老康的土匪团伙时常变换驻地,张大千不得不跟随他们四处奔波。土匪们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匪不走空"——出去抢劫绝不能空手而归。起初,老康并不要求张大千参与抢劫活动,但随着时间推移,他也被迫跟着下山。 有一次,在抢劫一户大户人家时,张大千只是负责登记抢来的财物,但那些土匪却强迫他必须选一样"战利品"带回山上。"空着手回去是一个不好的兆头。"他们用枪指着张大千说。无奈之下,张大千只好从书架上取了一本《诗学涵英》。 "你是不是故意的,不知道'书'就是'输'啊!赶紧给我再拿点东西。"土匪们见状大怒。张大千只得再从墙上取下四幅画一同带走。此事被报告给老康后,老康虽然没有责备张大千,但从此不再带他参与抢劫活动,也不再像从前那样信任他。 这反而给了张大千更多自由时间。每当闲暇,他就找个安静处,捧着那本《诗学涵英》反复阅读,尝试着模仿书中诗句写作。一次偶然机会,他在后院习诗时,听到一个虚弱的声音:"在这土匪窝子里面竟然还有人懂得写诗,只不过小娃娃你还差点火候啊!" 循声望去,他发现一位满身伤痕的老人躺在地上。原来这位老人是被土匪绑架来索要赎金的,因家人迟迟没有回应,常遭鞭打。这位曾经中过举人的老者后来成为张大千诗词创作的启蒙导师,手把手教他如何作诗。多年后,张大千回忆说,他作诗的启蒙就在那段被囚山上的日子。
1938年6月,国民党上将钱大钧,走进军统湖北站,当着一众人特务的面,拔枪击毙了
【1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