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1年,一代名将岳飞在大理寺监狱,喝下皇帝赐给他的毒酒,死后无人收尸。几天后的深夜,一名狱卒冒着生命危险,将岳飞的尸体背了出来。 这名狱卒叫隗顺,正是他服侍岳飞踏上了黄泉之路。 其实岳飞被赐死前,有不少官员曾向皇帝求情,希望能还岳飞一个清白。可惜秦桧当权,皇帝昏庸,那些求情的人都没有一个好下场,轻则罢官抄家,重则身首异处。 有了前车之鉴,即使大家都知道岳飞蒙受冤屈,也不敢再替他说话。隗顺也不例外。 隗顺只是一个小小狱卒,当他得知自己被安排为岳飞递上毒酒,心里极其不忍,可又无可奈何。 如果他不这么做,自己小命不保不说,还会连累家中妻儿。 他只能眼睁睁看着岳飞喝下毒酒,临死前在监狱墙壁写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8个字,然后含冤死去。 天日昭昭,只有上天才能明白岳飞的忠肝义胆!隗顺明白,这是岳飞临死前的明志之举,由此深为震撼。 紧接着,隗顺在替岳飞净身的时候,发现他背上“精忠报国”的刺字,更加受到震撼,最终这位小人物决定为岳飞做些事情。 岳飞死后,由于大家都忌惮秦桧的铁腕,无人敢替岳飞收尸。隗顺知道,过不了多久秦桧就会找人毁损岳飞遗体,因此他决定冒险将岳飞的遗体背出去。 然而,要瞒下监狱中众多耳目,将这么大一具遗体背出去,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须得从长计议。 狱卒值夜班时向来有喝酒的习惯,隗顺决定用这一点为自己的行动打掩护。 这天夜班,他买来许多好酒,谎称家中有喜事,请狱卒们放开了喝。 狱卒一个月的俸禄不多,难得有好酒喝,很快就喝得酩酊大醉。 隗顺留了个心眼没有多喝,等到大家都不省人事了,他才悄悄潜进关押岳飞的牢房。 如果直接背着一具遗体出城,很容易引起别人的注意。 于是隗顺事先准备了一些长茅草,将岳飞的遗体裹在中间,再用绳子捆起来。夜色漆黑,别人很难看出里面是什么。 事不宜迟,隗顺背起伪装好的尸体,迅速离开监狱。 可是,把岳飞葬在哪里好呢?临安城内肯定不行,很快就会被翻出来,那样一来就功亏一篑了。 最终,隗顺从小道出城,将岳飞葬在临安城外北山上的九曲丛祠。 为了方便以后辨认,隗顺还将岳飞生前佩戴的玉佩系在遗体上。
做完这一切时,天已经蒙蒙亮,隗顺赶紧跑回监狱。 当天就有狱卒发现岳飞的遗体不见了,加上隗顺突然请客的异常举动,大家都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但都不约而同地没有声张。他们只在心里默默佩服隗顺。 几天后秦桧得知此事,气急败坏的他下令彻查,一定要追回岳飞的尸体。 但是,由于狱卒们都三缄其口,负责查办的官员得不到什么有价值的线索。时间一长,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 等到风声没那么紧时,隗顺找来两棵橘子树,带上儿子来到岳飞的葬身之地。 原来,隗顺是怕将来不好辨认,特意在岳飞的葬身之处栽下两棵橘子树。 以后每年的清明节和岳飞祭日,他都会带着儿子来此祭拜。他担心童言无忌,所以一直没有告诉儿子这是大英雄岳飞的墓地。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隗顺也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临走前,他终于将自己如何冒险背出岳飞遗体的事情,一一说给儿子听。 他嘱咐儿子:“现今奸臣当道,岳元帅的冤屈无法申诉。他朝沉冤得雪,你一定要将岳元帅的葬身之处告诉世人。” 就这样,隗顺死后,儿子将他背负了大半辈子的秘密,继续背负下去。 1162年,新君宋孝宗继位,为了顺应民意,他决定为岳飞沉冤昭雪,下旨以礼厚葬岳飞。 彼时距离岳飞死去已经过去20年,但是他的遗体还没找到,于是宋孝宗在民间公开悬赏500两银子寻找岳飞遗体。 隗顺的儿子看到悬赏榜单,赶紧到官府汇报了父亲当年冒险掩埋岳飞遗体的事情。 官府的人按照指示,顺利找到岳飞的葬身之处,给了隗顺儿子500两赏银,却被拒绝了。 隗顺儿子说:父亲当年做这件事绝不是为了赏银,我也一样。
至此,岳飞遗体才重现天下,南宋朝廷将其以礼改葬到了西湖栖霞岭,并追谥为鄂王,因此现在的岳飞墓的墓碑名为“宋岳鄂王墓”。
隗顺虽然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却用他的勇敢和忠义,凭借一己之力为英雄岳飞保存最后的尊严。 岳飞精忠报国,后世人人敬重,而隗顺也因为自己一个小小的善举,被后人永远铭记。 可见,小人物也有大忠义,也能谱写一段大故事。 青山有幸埋忠骨,致敬民族英雄岳飞,也致敬隗顺这个侠肝义胆的小狱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