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6年,27岁的朱瞻基去牢里看望50岁的叔叔朱高煦,朱高煦却伸脚将朱瞻基绊倒,朱瞻基大怒,让人将300斤重的铜缸盖住朱高煦,然后在周围燃起烈火,活活烤死了朱高煦,事后还将他的十个儿子全部处死。 朱高煦曾是朱棣十分喜爱的儿子,但却并不受朱元璋待见。 朱高炽和朱高煦同样是朱棣的儿子,曾一同在南京接受教育,朱高炽刻苦学习,态度认真,但是朱高煦不务正业,四处闯祸。 朱元璋对朱高煦这种态度非常不满,经过观察,朱元璋心里有了定论,选择朱高炽作为世子。 朱元璋去世后,朱高炽悲痛欲绝,而朱高煦仍旧是以前那样玩世不恭的态度,引起众人不满。 所以,其实朱高煦的悲剧,根本原因还是他的性格导致。 如果朱高煦只满足于做一个王爷,也不至于被做成“瓦罐焖鸡”。 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后,朱高煦的野心也渐渐萌生了出来。 在这期间,朱高煦发挥出了他的军事才能,取得了很多战绩,还拯救朱棣于危难中。 朱棣登基后,朱高煦的野心几乎人尽皆知,而朱棣也开始犹豫太子之位的人选了。 部分跟随朱高煦在前线的功臣提议立朱高煦,但是朱高炽是朱元璋指定的王位继承人。 朱棣并不想违背朱元璋,本来他就害怕别人说他篡位夺权,所以朱棣尽可能都按照朱元璋留下的规矩来。 最后,朱棣还是立了朱高炽为太子。 朱高煦被安排到云南去当王爷,朱棣想以此避免朱高煦惹事。但朱高煦拖拖拉拉,迟迟不动身。 在这些日子,朱高煦开始挑拨朱棣和朱高炽的关系,陷害了解缙,到处招兵买马,抢掠百姓。 朱棣实在受不了朱高煦的行径,把他囚禁起来,贬为庶人。 更可笑的是,朱高煦被囚禁后,竟然没有一个人出面去为他求情,最后还是朱高炽看不过去了。 在朱高炽的求情下,朱棣放了他一马,朱高煦眼看着京都没有他一席容身之处了,这才不情愿地去了云南。 直到朱棣去世,朱高炽顺利登基,朱高煦觉得自己又有希望了,开始对朱高炽步步紧逼。 而朱高炽却不想与他针锋相对,反而给了他很多权力和赏赐。 但朱高煦的野心一天天继续膨胀,朱高炽去世后,朱高煦的权势已经对朱瞻基产生了威胁。 朱瞻基在险境中登基,他像朱高炽一样想以心换心,对朱高煦有求必应,朱高煦只想登基,并不买账,后来还是造反了。 朱瞻基御驾亲征来到朱高煦封地城门口,士气高涨,也动摇了城内的士兵。 他并没有立刻下令攻城,反而把劝降信用箭送进城内。 朱高煦身边的士兵们立刻臣服,反而想绑住朱高煦获得宽大处理。 就这样,朱高煦和儿孙一起被押到了京城,很多人劝朱瞻基杀掉朱高煦,但朱瞻基仁厚,不忍心杀掉叔叔。 过了一段时间,朱瞻基到牢里看望朱高煦,却不料被朱高煦绊倒在地,朱瞻基大怒,也对这位叔叔彻底没了耐心。 朱瞻基派人找了一个三百斤的大缸,想把朱高煦扣在里面。朱高煦却狂妄地推翻了大缸,还要把它举起来。 朱瞻基让人继续把朱高煦扣住,并命人搬来重物,在周围死死压住,接着点火焖烧大缸,将朱高煦做成了“瓦罐焖鸡”。 待朱高煦被烤死,他的儿孙也都被一并处死。 至此,朱瞻基的皇位算是稳住了。 可是,为什么之前朱高煦咄咄逼人,朱瞻基都没有下狠心,后来只是被朱高煦绊了一下,就勃然大怒杀掉他? 在朱瞻基准备继位时,朱高煦曾偷偷派人前去行刺,幸好朱瞻基一一躲过了。 当时朱瞻基政权还不稳,这也怪朱棣,当时朱高煦帮助朱棣,朱棣心存感激,表示后面要立他为太子。 但朱棣最后立了朱高炽为太子,这时候朱高煦已经是满肚子怨气了。 朱瞻基登基后,如果再对他进行打压,可能会对自己的统治不利。 另外,朱高煦越是张狂,他的问题暴露得越多,朱瞻基再去处理,就会避免有人对朱高煦产生怜悯之心。 俗话说“事不过三”,虽然只是被绊了一跤,朱瞻基已经无法再忍让,而且朱瞻基之前也对朱高煦仁至义尽了,当时即便兵临城下,都没有立刻把他拿下。 再说说朱瞻基出生时,朱棣做了一个梦,梦里他手里有一个大圭,是朱元璋给他的,后来朱瞻基出生了。 朱棣当时想,难不成朱元璋是想托梦,以后皇位要传给这个孙子? 朱瞻基与当年朱允炆的处境一样,面临皇叔的虎视眈眈,但他坚守住了皇位,没有让皇叔得逞。朱高煦无论是自身问题还是运气,都让他与皇位无缘。 最是无情帝王家,叔侄为皇位的斗争,一次又一次,至高的权力像一把刀,时刻架在参与者的头上。
1426年,27岁的朱瞻基去牢里看望50岁的叔叔朱高煦,朱高煦却伸脚将朱瞻基绊倒
品古观今呀
2025-04-07 09:16:15
0
阅读: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