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1年,李鸿章去世,他给子孙留下4000多万两白银和无数家产, 可没想到,52年后,他的孙子,43岁的李子嘉,竟因为穷得买不起食物,活活饿死了,死后,他的身上只裹了一张破草席,找了一个空旷的地方,草草埋葬了事。 1901年,京城传来一个震动朝野的消息:大清帝国的重臣李鸿章去世了。这位在外交场上叱咤风云的封疆大吏,为大清朝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他在临终前清点家产,留下了惊人的4000万两白银,相当于今天数百亿的财富。除此之外,遍布各地的房产、商铺、地契等资产,更是让人叹为观止。 九年之后,这个显赫家族迎来了一个特殊的成员:李鸿章的孙子李子嘉。这个出生在1910年的孩子,有着与众不同的血统。 李子嘉的母亲是一位来自英国的女子,这在当时的清朝显贵之家中并不多见。这段中英联姻让李子嘉天生就带着独特的混血特征。 在那个新旧交替的年代,李子嘉的教育也充满了东西方的色彩。家中既请了教授四书五经的中文教师,也聘请了专门教授英语的外籍教师。 这种双语教育环境让李子嘉从小就能够熟练地运用中英双语,这在当时的中国是极为罕见的。他的话语中常常混杂着英文词汇,这让他在同龄人中显得格外不同。 李鸿章的声望和财富,为李子嘉的成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作为这个显赫家族的第三代,他不仅继承了丰厚的物质财富,更享有着超越常人的社会地位。 家中的仆人们对这位少爷更是百般呵护,一举一动都小心伺候。从衣食住行到学习娱乐,李子嘉享受着当时最顶级的生活待遇。 在父亲去世后的财产分配中,李子嘉获得了令人羡慕的遗产。这份遗产包括了1.3万亩良田、一片山场和几处上海的别墅等,价值连城。 除了这些固定资产外,他每月还能收到500银元的零花钱。这个数目在当时堪称巨大,相当于今天的8万元人民币左右。 但李子嘉身上始终少了一种守业的意识,他把这些财富视为取之不尽的资源。在他的世界里,人生似乎只剩下了享乐二字。 他独自来到了繁华的芜湖,开始了一段挥金如土的生活。当地的青楼、赌场成了他的日常出入之所,一掷千金对他来说已是家常便饭。 在芜湖的集益里一带,李子嘉成了最出名的公子哥。这里是当时芜湖最繁华的青楼聚集地,几乎每天都能看到他的身影。 他甚至娶了一位当红花魁作为妻子,还为她配备了豪华的生活阵容。一个保姆、两个厨师、五个男佣,甚至连六条名贵的狗都是专门为她准备的。 但青楼的消费远不及赌场的吞金速度。李子嘉在赌场中输得越来越大,从最初的现银,到后来拿房契地契作抵押。 赌场里的李子嘉从来没赢过,他总是输得精光。那些陪他赌博的人都知道,只要等他上桌,就一定能赢到钱。 眼看着家产在急剧缩水,李子嘉开始寻找出路。他想到了祖父李鸿章的发迹之路,决定通过从军来重振家业。 他用李府的大院作为交换,在当地驻军中换得了一个团长的职位。但这个职位没保住多久,李家其他族人得知后立即出面干预,把大院要了回去。 失去了军中职位后,他的母亲为他在武汉救济分署找了一个翻译官的工作。但李子嘉只做了几天就辞职了,原因是他觉得给人当差有失身份。 这一连串的失败让李子嘉的处境更加糟糕。那些曾经趋炎附势的人纷纷远离,连最基本的社交圈子都在迅速萎缩。 他手中的固定资产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所剩无几。那些良田、商铺、别墅,要么被输在了赌场,要么被典当,要么被人用各种手段骗走。 1953年的冬天,43岁的李子嘉已经穷困潦倒。他的英籍母亲早已离开中国返回英国,从此再也没有过任何音信。 那位曾经被他重金娶回家的花魁妻子,也在他失去所有财产后选择了离开。。 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李子嘉想起了一个人:左宗棠的孙子左巨生。当年他曾借给左巨生十石米,这成了他最后的救命稻草。 但他万万没想到,左巨生的处境比他还要艰难。左家后人居住在一间到处漏风的破屋里,生活困苦不堪。 左巨生没有能力偿还欠下的米粮,只能邀请李子嘉一同生活。 他们的日常饮食仅仅是一些稀粥,而这粥水里漂浮的米粒少得可怜。即便这样清贫的生活,对他们来说也很难维持。 在寒冷的冬季,饥寒交迫的李子嘉一度选择跳河自尽。但被路过的好心人救起,又被送回到那间破屋中。 长期的营养不良和恶劣的生活环境,让李子嘉染上了重症风寒。没有药物,没有医生,他的病情每天都在恶化。 左巨生也从未照顾过病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李子嘉的病情变重。最终,这位李鸿章的孙子,在一个寒冷的冬夜里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李子嘉死后,连一口像样的棺材都买不起。他的遗体只裹了一张破草席,被草草地埋在了一处空地上。
1880年,46岁的慈禧太后感觉肚子肿胀,还干呕嗜睡,贴身太监李莲英赶紧找御医来
【10评论】【5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