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10月10日,中央红军所属的五个军团以及中共中央、中革军委机关共8.6万余人,从瑞金、长汀、宁化等地出发,开始了漫漫长征路。 中央红军的最初目标,是要到湘西和红二、六军团会合,但老蒋很快就察觉到了红军的意图,连夜调来部队在红军的必经之路上设了三道封锁线阻拦。 在通过第一道封锁线时,红军就损失了一千余人,红三军团第四师的师长洪超也在战斗中牺牲,虽然有伤亡,但还是把三道封锁线都突破了,继续向西进军,准备过湘江前往湘西。 这三道封锁线只是蒋介石的前戏,目的是要判断红军的意图。确认无误后,蒋介石在湘江集结重兵,部署了第四道封锁线,准备一举将中央消灭在湘江岸边,所以一场血战是躲不过了。 11月25日,中央红军到了湘江,计划从兴安、全州过江。原本这时候天赐了一个良机,李宗仁、白崇禧的桂系和老蒋吵架了,一气之下直接撤离了湘江防线,不跟老蒋玩了,这就出现了一个缺口,但博古、李德却没有好好利用,不舍得丢掉那些没用的辎重急行军。 因红军行动缓慢,第二天全州就被湘军占领了,与道县的中央军一起合围了过来,这时候想要渡江只有血战这一条路。 27日,部队集结到位的老蒋,下令对红军发动了全面进攻,红军背水一战,损失惨重,湘江的水都被鲜血染红了,红军用了五天的时间才渡过去。 湘江一战让红军元气大伤,兵力从8万人锐减至3万余人,红八军团因损失太大,直接被撤销了番号。 教员看着堆积如山的尸体,心在滴血,再也按捺不住了,在通道会议上,他据理力争,主张放弃去湘西,转兵贵州。此时红军上下对博古、李德非常有意见,教员的建议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可,于是红军掉头向贵州进军。 行至黎平时,中央在这里又召开了一次会议,正式采纳了教员的提议,计划在川黔开辟出一个根据地。 1935年1月,红军强渡乌江,进入了遵义,红军终于可以喘口气了,并在这里召开了关乎中国革命未来的“遵义会议”。这次会议,博古、李德被撤销了军事指挥权,教员则重新回到了领导岗位,他的出山,让全体红军将士看到了希望。 红军出现在遵义,老蒋也大惊失色,连夜调集了40万大军反扑,教员在反复分析后认为,在川黔开辟根据地的目标已无法实现,红军应当北渡长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寻求在川西或者川西北建立根据地。 那眼下如何摆脱老蒋的40万追兵呢?于是,教员大胆“四渡赤水”,把追兵搞得晕头转向,你以为是在东,其实是在西,你以为是在北,其实是在南,让他们摸不着头脑,突然出现在了贵阳。 此时老蒋正在贵阳督战,怎么也想不明白,红军是从蹦出来的?因担心红军会攻打遵义,为了自己的生命安全,他先跑了。 实际上,红军在贵阳只是虚晃一枪,转眼就进入了云南。云南省主席龙云不想当老蒋的炮灰,只要红军不扎根一切都好说,于是把兵力都收缩到老巢昆明,睁一眼闭一眼让红军过境,于是红军顺利渡过了金沙江,继续向红四方面军靠拢。 在过了彝族聚居区后,红军来到了大渡河,因为对岸有国军守着,只能强渡。1935年5月25日,红军先遣队挑选出了十七名最精干的战士,成功夺取了对岸的渡口。 只不过红军的船只不够,无法快速将大部队运过去,而追兵却越来越近了;于是中央果断兵分两路行动,一路继续在原地渡河,一路则往北夺取泸定桥,从这里过河。 过了大渡河,接下去就是爬夹金山这座雪山,这里海拔有4500米,对饥寒交迫的红军来说是一个大挑战,不少官兵都长眠在了这里。 下山后,中央红军就和红四方面军会师了,在两河口会议上,决定共同北上,到川陕甘建立根据地。只不过红四方面军的最高领导张国焘,打心眼里瞧不上中央红军,因为他手上有七八万的兵力,兵强马壮,而中央红军只有不到两万人,穿得破破烂烂,所以他主张南下。 因为有争论,耽误了良机,导致松潘的那条大路被老蒋切断,红军想要北上,只能从松潘边上那荒无人烟的草地穿过去。 最要命的是,张国焘却在这时候闹分裂,差一点内讧;紧急关头,教员果断与红四方面军的部队脱离接触,带着中央红军单独北上。 9月17日,红军攻克了天险腊子口,进入了哈达铺,也是在这里,教员最后决定落脚陕北。哈达铺虽小,但却有一个邮局,教员在报纸上看到了“蒋令五省各部队围剿陕北共匪”,“陕北军事形势转变刘子丹徐海东有合股势”的报道。 他意识到,陕北有一支规模不小的红军在坚持战斗,否则老蒋怎么要调那么多的军队围剿?所以中央红军应该尽快和他们会合,教员随即主持召开了一个紧急会议,正式将陕北作为长征的最终目的地。 正是这份报纸,在一定程度上,改写了中国历史。 很快,中央红军就和陕北红军联系上了,于10月19日到达了陕西保安县的吴起镇;随后,中共中央宣布长征结束,此时的中央红军只剩下了不到八千人,这就是中央红军长征的全过程。
1934年10月10日,中央红军所属的五个军团以及中共中央、中革军委机关共8.6
近史风云录本人
2025-04-14 14:55:31
0
阅读: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