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医生将一支“神药”打进了肯尼迪的脖子里。这天是肯尼迪和尼克松争夺总统的电视辩论。结果,肯尼迪全场表现有如神助,最终打败尼克松,夺得了总统宝座。 1960年11月8日,美国选民走进投票站,为这个国家的未来做出抉择。那一天,马萨诸塞州参议员约翰·肯尼迪与时任副总统理查德·尼克松之间的对决到了最后时刻。这场选举最终以一个几乎难以置信的微弱差距落下帷幕:肯尼迪以49.7%的得票率,仅仅领先尼克松的49.5%。在总计近7000万张选票中,两人的差距只有118,574票,占比仅为0.1%。这是美国历史上最接近的总统选举结果之一。 回溯到选举前几个月,这样的结果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在漫长的竞选过程中,尼克松凭借其八年副总统经验和处理国际危机的能力,在民调中一直稳居领先地位。他已经在艾森豪威尔政府中证明了自己,许多人认为他将是美国在冷战时期的理想领导人。 相比之下,年仅43岁的肯尼迪显得资历尚浅。他虽然是参议员,但在全国范围内的知名度远不如尼克松。共和党阵营经常攻击他缺乏经验,质疑他能否在面对苏联威胁时保护美国安全。当时的美国正处于冷战的紧张氛围中,选民对国家领导人的要求格外严格。 然而,历史往往在不经意间改写。两个月前的9月26日,美国迎来了其政治史上的一个转折点:首次总统候选人电视辩论。那天之前,尼克松不幸撞伤了膝盖,身体状态欠佳。在前往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路上,他甚至再次伤到同一处膝盖,这无疑是个不祥之兆。 与此同时,肯尼迪及其团队却在酒店静心准备,精心策划着如何在这场历史性的电视辩论中展现最佳状态。医疗团队为他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确保他在镜头前能够神采奕奕。 电视辩论结束后,选情发生了戏剧性的逆转。许多原本支持尼克松或犹豫不决的选民转而支持肯尼迪。最终的选举人票结果是肯尼迪获得303票,尼克松获得219票。有趣的是,尼克松赢得了26个州,而肯尼迪只赢得了22个州,尼克松也因此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赢得过半数州分却输掉总统选举的候选人。 选举结果公布后,一些尼克松的支持者指责伊利诺伊州和得克萨斯州存在选票舞弊。如果尼克松要求重新点票并赢得这两个州,历史可能会改写。但尼克松本人却拒绝质疑选举结果,展现出了政治家的风度。 1960年9月26日这一天,美国政治传播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在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演播室里,约翰·肯尼迪和理查德·尼克松站在了历史性的首次电视辩论的舞台上。数千万美国观众坐在电视机前,第一次通过荧屏直接观看总统候选人的现场交锋。这场直播不仅改变了一次选举的结果,更永远改变了美国政治的运作方式。 当摄像机开始运转,两位候选人呈现出鲜明的对比。肯尼迪经过充分休息,容光焕发,身穿深色西装,在电视屏幕上形象鲜明。他采取了一个巧妙的策略:直视摄像机回答每一个问题,给观众一种他在与每个美国家庭直接对话的感觉。这种眼神交流创造出一种亲密感和信任感。 相比之下,尼克松的表现则成为了政治传播课上的反面教材。他拒绝了专业化妆师的服务,面色苍白且带着明显的胡茬。更糟的是,他选择了浅灰色西装,在演播室的灰色背景下几乎融为一体,成为一个模糊的人影。在强烈的灯光照射下,尼克松很快开始大汗淋漓,脸上匆忙涂抹的化妆粉开始消失,让他看起来更加憔悴不堪。 最具讽刺意味的是,当天通过收音机收听辩论的听众普遍认为尼克松表现更好。他的论点清晰,回答流畅,凭借丰富的政治经验展现了对问题的深刻理解。然而,电视观众,尤其是女性观众却一致认为形象英俊、风度迷人的肯尼迪占据绝对优势。后来的调查显示,超过50%的选民承认自己的投票选择受到了这场电视辩论的影响。 辩论的内容同样激烈。肯尼迪抓住冷战的紧张局势,大胆指责艾森豪威尔和尼克松的政府让美国在军事和经济上落后于苏联,特别提到了"导弹差距"问题。他承诺如果当选将"使美国再次动起来",这一口号引起了强烈共鸣。尼克松则强调了自己丰富的经验,承诺将延续艾森豪威尔时代的"和平与繁荣",并质疑肯尼迪在面对苏联挑战时是否有足够的经验和能力。
1960年,医生将一支“神药”打进了肯尼迪的脖子里。这天是肯尼迪和尼克松争夺总统
星河幻曲悠扬
2025-04-26 00:25:52
0
阅读: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