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一位女土匪突然要求见杜月笙,见面第一句就是:“我要打鬼子,求你来支援!”杜月笙一听,笑着说:“我就知道你能干大事,放心,我支持你……” 民国初年,太湖周边水域,一个名叫黄翠云的女子崭露头角。因为在家中排行老八,加上天生一对浓黑八字眉,大家都叫她黄八妹。 那时的江南水乡,战乱频仍,民不聊生。黄八妹的家境贫寒,父母无力抚养,只得将她送到吴家做童养媳。 在吴家的日子里,黄八妹展现出与常人不同的性格。她不甘受束缚,经常与村里男孩一起打闹玩耍,这让规矩森严的婆家十分头疼。 最终,吴家主动解除了婚约,将她送回了娘家。回到娘家后的黄八妹,跟着父亲和兄弟们一起做起了小生意,卖粽子、五香豆为生。 在十二岁那年,父亲递给黄八妹一把手枪,教她练习射击。这一天,注定要改变这个小女孩的命运。 第一次练枪,黄八妹就展现出惊人的天赋。她连开六枪,竟然弹弹命中目标,这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惊讶不已。 十七岁那年的一个夜晚,她和父亲的运盐船被两艘土匪船包围,就在父亲束手无策之际,黄八妹突然从船舱里跃出,双手各持一把手枪。她利用黑夜的掩护,快速射击,九个土匪应声倒地。 剩下的土匪见状大惊,连连后退,嘴里还喊着:"这女人枪法太准了,惹不起,惹不起!"从此,"双枪黄八妹"的名号在太湖水域传开。 1937年的一天,南桥镇上空突然响起了轰鸣声。日军飞机投下的炸弹,打破了这个江南小镇的宁静。 当时的黄八妹已经嫁给了乡绅姚忠修为妾,过着相对平静的生活。战火突如其来,她带着十几个姐妹仓皇逃往北乡避难。 第二天清晨,一行人乘船沿着横泾水道西行。前方传来的枪声和喊杀声,预示着日军的到来。 黄八妹立即指挥船只靠岸,让姐妹们躲进芦苇丛中。然而为时已晚,日军发现了这群手无寸铁的女子。 躲在芦苇丛中的黄八妹,亲眼目睹了这场惨剧。她的姐妹们遭受了难以想象的摧残,这一幕永远地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 就在这个时候,上海的抗日形势也日趋严峻。青帮大佬杜月笙正在组建"淞沪别动总队",准备参与抗日行动。 一天,杜月笙的手下报告说,有个叫黄八妹的女子要见他。听到这个名字,杜月笙立即放下手中的事务,亲自接见。 两人见面后,黄八妹开门见山:"我要自己拉队伍打鬼子,需要枪支弹药,请您帮忙。"这句话让杜月笙眼前一亮。 杜月笙深知黄八妹的能力,当即表示全力支持。他不仅答应提供武器装备,还给了黄八妹一个上尉军衔。 对杜月笙来说,支持黄八妹参与抗日是个明智之举。黄八妹熟悉江南水网,有丰富的武装斗争经验,更重要的是有着强烈的抗日决心。 在获得杜月笙的支持后,黄八妹迅速组建了自己的抗日队伍。这支队伍以女性为主,充分利用了当地地形优势。 国民党在上海开办了"挺进纵队军官速成班",黄八妹也被选送去学习。这个决定为她后来的抗日行动打下了重要基础。 在速成班学习期间,黄八妹结识了同样怀着满腔抗日热血的谢友胜。两人志同道合,这段相遇也为后来的并肩作战埋下伏笔。 在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期,黄八妹接到了一个令她震惊的消息。她的母亲被日军抓走,日方以此要挟她投降。 母亲在狱中得知日军的意图后,为了不连累女儿的抗日事业,在牢房中撞墙自尽。这个消息传来,让黄八妹的抗日决心更加坚定。 经过调查,黄八妹得知,一个名叫米山的日军少佐是造成母亲死亡的直接责任人。这个日军军官在当地臭名昭著,经常出入布店寻欢作乐。 黄八妹制定了一个周密的计划。利用米山好色的弱点,她安排手下在布店设下埋伏。 计划实施当天,米山果然中计。当他放松警惕的瞬间,黄八妹的队伍一拥而上,将其生擒活捉。 黄八妹没有立即处决米山,而是将他押解到镇上。在众目睽睽之下,她公开审判了这个日军少佐,为母亲和无数受害者讨回了公道。 与此同时,她与在军官速成班结识的谢友胜的感情也在共同抗日的过程中日渐加深。两人都是抗日队伍的指挥官,都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 他们决定结为夫妻,并将各自的武装力量合并,组建了更大规模的抗日先锋江南挺进队。这支队伍在江南水网地区开展了广泛的抗日活动。 挺进队采用游击战术,充分利用水路优势,经常偷袭日军据点。他们不仅打击敌人,还积极配合国民党正规军的行动。 黄八妹和谢友胜配合默契,一个擅长正面强攻,一个善于计谋偷袭。这对抗日搭档在江南地区创下了许多战绩。 他们的队伍还担负着情报收集的重任。通过当地群众网络,他们及时掌握日军动向,为国民党军队提供重要情报。 随着抗战的深入,黄八妹的队伍逐渐成长为一支正规化的抗日武装。从最初的几十人发展到数百人,装备和训练也日益完善。 战后,黄八妹回到了平静的生活。1982年,她在台湾走完了76年的人生历程。 1990年,她的遗骨被移回大陆,与丈夫谢友胜合葬在九龙山公墓。这位传奇女子最终落叶归根,回到了她奋斗过的土地。
1938年6月,国民党上将钱大钧,走进军统湖北站,当着一众人特务的面,拔枪击毙了
【1评论】【5点赞】